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题。

(甲)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天所以资 * * , * * 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 * 既帝室之,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 * 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 * * 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 * * 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___________         (2)暗弱:____________

(3)胄:_____________       (4)不毛: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1)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前句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3分)

小题4:[甲]段中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诸葛亮为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原文回答)(4分)

政治蓝图是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小题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请说说你对他和《出师表》的评价。(3分)

                                                                              

答案

小题1:大概;昏庸懦弱;后代;不长草。

小题2:(1)如果真能这样做,那么称霸的事业就可以成功,汉朝的天下,就可以复兴了

(2)先帝深知我做事谨慎,所以临去世时把国家大事嘱托给我了

小题3:“天下计”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小题4: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小题5:略。示例:“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襟!”诸葛亮的高风亮节,至今令人怀念,让人敬仰。我读《出师表》更加深切地体会到,唯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的人,历史才不会忘记他。

小题1:题目分析:这四个词语,都是实词,理解其意思时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做题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1)“殆”是个多义词,在这里是“大概”的意思;而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中是“精神疲倦而无所得”的意思;在“百战不殆”中是“危险”的意思。(2)“暗弱”在这里是“昏庸懦弱”的意思,而在现代汉语中常作“昏暗微弱”的意思讲。(3)“胄”读“zhòu”不能读成“wèi”,在这里是“后代”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时当“盔”讲。(4)“不毛”中的“毛”是名词活用为动词,“长草木”的意思,“不毛”就是“不长草木”。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2:题目分析:翻译(1)句时,注意“诚”(果真、如果)、“是”(这样)、“成”成功)、“兴”(复兴);翻译(2)句时,要注意“故”(所以)、“临崩”(临终)、“寄”(托付)、“以”(把)、“大事”(指国家大事)等关键字的理解,有时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分或语序等问题。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因为中考要求文言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小题3:题目分析:甲文主要是写诸葛亮的隆重对策,对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策略,对曹操是“不可争锋”,对孙权是“可以为援而不可图”,对荆州是“夺取、占领”,对诸戎夷越是“和、抚”。这种策略是指“三分天下”,也就是 “天下计”。 乙文主要是追述以往经历,表达“报先帝而忠陛下”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决心。文中最能体现“老臣心”这一心愿的句子是: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点评:理解文章内容首先要读懂选文内容,然后根据题干要求分析选文内容,归纳、提炼答案。

小题4:题目分析:这道综合题有两问。第一问:从分析甲文内容可知诸葛亮先分析曹操,接着分析孙权,后分析荆益二州。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战略方针,继而写出了最终的战略目标即甲文的结尾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语句,根据这个句子加以概括即可。第二问:从分析甲文内容可知诸葛亮先分析曹操,接着分析孙权,后分析荆益二州。在分析的基础上得出最终的战略方针。即“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点评:做题时,要先审题,再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确定答题范围。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做题道理是一样的,只不过文言文理解起来更要根据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来做推断,做到整体感知。对于可用原文语句回答的题目,首选用原文语句,这样更准确,意思更完整。

小题5:题目分析:诸葛亮原本是一个平民,但是刘备赏识他的才能,三顾草庐,诸葛亮为了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在败军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之际奉命出使;刘备驾崩之后,诸葛亮依然忠心耿耿辅佐刘禅,在出师北伐之前,临表涕零,给刘禅提出许多治国的良策。足见诸葛亮为人忠诚,有责任心,懂得报恩。给我们同学们也应该有许多启发,比如:知恩图报,有责任心,为人忠诚等。

点评:分析文章的人呢物形象,需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根据文章围绕这个人写的那几件事来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分析人物形象,除了直接对该人物进行描写,还可以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这个人物形象,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这样的人物形象才会丰满。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