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语段,完成文后各题。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加点词语。(4分)
A.犯笑侮
B.因抗颜而为师
C.被南越中数州
D.余以为过言小题2:与下列两句中加点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2分)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B.①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②非能水也 ②天下云集响应
C.①辱书云,欲相师
D.①不耻相师②却匈奴七百余里 ②履至尊而制六合
小题3:对文中“蜀犬吠日”“越犬吠雪”的比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歌颂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B.抨击诋毁韩愈如蜀日一般永放光辉的行为,并自喻自己的高洁品德。
C.表露作者完全赞同和支持韩愈有关师道的主张和实践。
D.说明自己被贬越州的处境,表达对世风日下的不满之情。小题4:翻译:A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3分)B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2分)
小题1:(6分)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抗。指态度严正不屈。被:覆盖。“过”过分、太甚
小题2:例①是“以……为怪”,形容词意动用法;例②“用眼看”,名词作动词,
D.与例句完全相同。A.①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②名词活用作动词;B.①形容词用作动词;②名词作状语;C.①“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单指作者,无活用;;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小题3: C(A.“自喻”不正确;B.不含“自己”;D.没有表明处境的意思。)
小题4:A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B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
参考译文
承蒙您屈辱地来信想拜我为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业也非常浅近,不敢当别人的老师。
孟子曾经说:“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从魏、晋以来,人们更不去拜老师。当今之世,不曾听说有谁要作别人的老师,有这种想法,人们便总是七嘴八舌地嘲笑他,认为他是个狂人。只有韩愈不顾流俗,顶着世俗的嘲笑和侮辱,收召后辈学生,还写了《师说》这篇文章,并态度端正地做别人的老师。世俗之人果然群聚而以为怪事,纷纷咒骂,添油加醋地污蔑诽谤。韩愈因此而得到了“狂”的名声,
屈原曾经作赋说:“邑犬之群吠兮,吠所怪也。”我过去听说,蜀地以南的地区,经常下雨,很少见到太阳,太阳一出来,狗便狂叫不止,我当时认为这样说有点过分了。六七年前,我被贬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有幸赶上大雪越过五岭,覆盖了南越中的好几个州。这几个州中的狗,都仓皇地狂叫着乱咬乱跑,好几天都是这样,一直到雪消完后才不叫,这样我才知道以前听说的蜀犬吠日的事是真的。现在韩愈既然把自己当成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这样想难道不是令人难堪吗?不仅我会感到难堪,您也会受到连累。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什么过错吗?狂咬乱叫的只是那些狗罢了。您揣度一下今天天下的人能不象蜀地的狗那样乱咬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而谁又敢于在众人面前显露自己,而招惹来喧闹,叫人怒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