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学习水平考查(共12分)
材料一: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了无数风流人物,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优秀品质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生动感人的故事,是我们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
材料二:今天,我们身边何尝又少了英雄人物呢?每一年的“感动中国”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了中国的标志。
何东旭、陈及时、方招 事迹简介:2009年10月24日长江大学三位大学生因为救人,最后终于体力不支消失在湍急的江水中,献出了自己年仅19岁的宝贵生命。
颁奖词:为了别人的生命,牺牲了自己年青的生命。作为大学生,他们对生命的那份理解和担当,不能不让我们为之动容。社会上有太多人批评90后,可这三位均出生在90年代的大学生, 正在用实际行动向这个社会证明着他们的人生价值。
小题1:请从中外的历史中,选取两个你认为可以称作风流人物的形象,并简要向大家做个介绍。要求:姓名、国别或朝代、主要功绩。(4分)
小题2:借鉴201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为你推荐的人物写一段推荐语。(4分)
小题3:国学:请在其中任意选择左右相关两项用线条连接(2分)
“安其居,乐其业” 《庄子》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论语》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 《老子》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礼记·中庸》
小题4:《大学》里说:一个人教育的出发点是“格物”和“致知”。哪么“格物致知”的含义是什么?(2分)
小题1:例如:岳飞,南宋名将。他精韬略,严治军,常能以少胜众。是当时的抗金英雄。金军叹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小题2:略,参考材料二的颁奖词进行写作,强调语言表述的美感和准确。
小题3:略
小题4:略,
小题1:题目分析:对于“风流人物”,不管是在课本上,还是在课本外,我们积累的都不少。选择知道“姓名、国别或朝代、主要功绩”的,写出一个即可,且不分古今、中外。像这样的符合要求的人物有很多,只要是为了正义的事业作出贡献的、符合历史潮流的都可。如文天祥、李时珍、李世民、唐三藏、李大钊、孔繁森等。
点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内学习,还要在课外积累。平时我们要培养自己对多种知识的兴趣,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与事例、俗语、歇后语等,并不时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己的积累,还可以在考试时,备不时之需。
小题2:题目分析:此小题是与第一问紧密相连的。首先要知道颁奖词一般由三部分内容组成,即人物事迹简介、人物的精神品质、人物的影响等。
点评:平时我们要积累一些较为知名的成语故事,并将其成语的古义、今义、比喻义、引申义等记在心中,以备不时之需。对于出自课内文言文中的成语更要注意积累了
小题3:题目分析:如果有积累,在我们课本的《敬业与乐业》里面就有这些语句。如“安其居,乐其业”出自《老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出自《中庸》,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出自《论语》,“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就出自《庄子》了。
点评:对于课本上的文章中出现的名人名言,语文实践活动中遇到过的名人名言,我们要尽可能多的积累下来,记住它们的意思与出处、作者。并给常拿出来读一读,写一写,用一用。
小题4:题目分析:关于“格物致知”这一成语,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一文。里面提到《大学》里面的“格物致知”是指用 心灵去接近和推究事物,使人的认知发挥出来,显露出来。现在我们提倡的“格物致知”即通过实验,去发现事物的规律,强调的是一种实验的精神。
点评:对于课内文章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课本中的课文是我们学习语文基础知识,丰富自己汉语言宝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从课本中不仅可以接触到相关的名人名言,还可以积累成语、词语,更可以学到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的章法等。因此我们要重视语文课本中的课文的学习,把应学到的内容真正的挖掘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