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在投入现代的机械动力和化肥以前)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的人。传统农业可能是贫乏的,但效率很高……小农作为“经济人”,毫不逊色于任何资本主义企业家。
——西奥多·舒尔茨《传统农业的改造》
材料二 根据口述资料证明,十六世纪90年代,山东一些地区有相当数量的“经营地主”,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随后,十七、八世纪中,伴随商业性农业的发展,许多小农因“力农致富”而成为“庶民地主”。最近,一些学者更用明清档案馆所收藏的清代刑科题本中的资料,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
——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材料三 “(明政府规定)政府以钱粮、银两或预先购好的丝料分发机户,机户织毕交官取酬。但钱粮往往每发后期(延误时期),且多扣克。以浚削(剥削)之余,市腾踊(积压)之料”。“行货有税矣,而算及舟车;居货有税矣,而算及房舍”。
⑴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种经济形态?“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指的是这一经济形态的哪一特点?除此之外,这一经济形态还有哪些显著特点?(4分)
⑵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农村中出现了怎样的生产现象?导致它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分)
⑶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发展缓慢的原因。(4分)
(12分)
⑴ 经济形态: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1分)特点:精耕细作(1分)其他特点: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种植业为主,家庭畜牧业为辅;规模小。(2分,答对两点即可)
⑵ 现象:出现了具有雇佣关系的农场(或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2分)
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商品化的发展等(2分)
⑶ 原因: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购买力低。(4分,答对两点即可)
题目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中国古代的经济形态只能回答小农经济(或自然经济),这是常识问题。最适度的运用就是指对土地资源的精耕细作,最大限度内开发土地的潜力。所以“对资源作最适度运用”指的是这一经济形态的“精耕细作“的特点。这一经济形态还有自给自足、规模小、家庭为单位、种植业为主等显著特点也是在考试过程中很容易想到的,也是教材中常讲到的中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2)用雇佣劳动力经营农场、进一步充实了农业中雇佣关系发展的证据足以证明当时农村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雇佣关系就是资本主义出现的标志性文字。而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根本原因只能回答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的必然产物。明清时期,在中国的农村和中国的城市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如果不是发生了鸦片战争,中国也必然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所以说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3)材料二中出现的新的生产方式是指资本主义萌芽,而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的原因也是常识问题,也是常考的知识点,封建制度的压制是根本原因,这是必须答上的。另外,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传统自然经济的阻碍;官府的沉重剥削导致农民购买力低,都是教材上常常讲到的基本知识点。当然,如果能答上富裕的地主、商人不把钱财转化资本,而是用来买地买房也是很好的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