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材料二:清明祭祖的时候,我们用传统的方式放炮、烧纸钱,但是这样的方式确实是容易引发火灾的。不过如今也有越来越多的选择以网络祭拜、以鲜花祭拜等等文明的方式来祭奠哀思。其中网络扫墓的形式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认为网络能像真实祭奠一样表达人们对先人的哀思。有网友认为,网络拜祭形式不够严肃,扫墓的意义在于亲眼看看亲人安息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宁愿在心里默默怀念。
小题1:我国还有哪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呢?请写出其中两种,并注明其具体时间及其习俗。(4分)
例: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吃月饼。
小题2:材料一中写道“古代诗人都赋诗写出了清明节的悲凉氛围”请你写出其中一句能表达此氛围的诗句。(2分)
小题3:清明节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扫墓、祭祖。请从你了解的中华传统文化内涵中感知清明扫墓、祭祖的内涵,谈谈是什么?并说明原因。(3分)
小题4:材料二中提到,今年网络扫墓的形式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但是却有许多人提出了反对意见,有网友说:“网络拜祭形式不够严肃,扫墓的意义在于亲眼看看亲人安息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宁愿在心里默默怀念。”如果你持反对意见,你会怎样给这个亡友留言呢?(3分)
小题1:重阳节——登高、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端午节——喝雄黄酒、挂艾草、赛龙舟、吃粽子等。(4分)
小题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杯浊酒过清明,觞断樽前百感生。(2分)
小题3:内涵:最主要的是懂得感恩,保持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因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祖不断努力、创造得来的,来之不易。我们拥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感谢他们的给予。(3分)
小题4:例:流传几千年的祭奠习俗本来就是因时而异。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网络祭奠将是寄托哀思、传承中 * * 优良传统,发扬重亲情、重家庭、重孝道的传统美德,保存、拯救祭奠文化的科学方式,只要祭扫的本义不变,祭扫的方式并不重要。(3分)
小题1:题目分析:“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对于我们并不陌生,我们经历过或听说过的肯定有不少,比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春节等,这些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熟悉哪个,知道哪个的具体内容就写哪一个。如春节,贴窗花、包饺子、放鞭炮等。
点评: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我们不仅要在课内学习,还要在课外积累。平时我们要培养自己对多种知识的兴趣,积累一些成语故事、名人名言与事例、俗语、歇后语、民间习俗、名胜古迹等,并不时的与同学进行交流。这样,不仅可以促进自己的积累,还可以在考试时,备不时之需。
小题2:题目分析:“古代诗人都赋诗写出了清明节的悲凉氛围”要求我们写出有关清明的诗句,其实我们最为熟悉的就是杜牧的《清明》,其中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名句。如果知道其它的,也可以写出来。
点评:从小到大,从小学到中学,我们要课本上学习的古诗已有不少,再加上我们平时的积累,头脑中的古诗句肯定有很多。但是要注意积累的归类、明细化,这样,在提取的时候就会轻松得多了。
小题3:题目分析:“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就是为了表达对已故亲人的怀念,表达对他们的哀思,是一种感恩的表现。原因其实不言自明,就是因为已故的亲人多是我们的先人,他们对我们有养育之恩,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他们给予的,我们应该感恩他们。
点评:平时我们就要了解一些习俗,参与到传统习俗中去,加深对传统习俗的认识,不仅要培养对传统习俗的兴趣,还要立志把这些优良的习俗传承下去,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
小题4:题目分析:针对“网络拜祭形式不够严肃,扫墓的意义在于亲眼看看亲人安息的地方,如果条件不允许,宁愿在心里默默怀念”的观点,我们可以从“拜祭”形式不是最重要的,主要是表达对亲人哀思的情怀在。“留言”是具体的答题要求,我们要在“留言”中表明自己的反对的意见及理由,起到说服的作用。
点评:平时要养成多看、多想、多思的好习惯,对于身边的事要多关心,多与同学交流看法,多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自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都能得到迅速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