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
为了展示公民道德建设的丰硕成果,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今年5月,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等联合举办了“第三届重庆市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你所在的学校也参与了这次活动。
小题1:请研读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概括他们能成为道德模范候选人的理由。(3分)
材料一:刘兴勇,在妻子生下女儿因病撒手人寰后,他就担负起了家庭的全部重担,不仅要照顾襁褓中的女儿,还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伺候智障的妻哥。这样的日子,他已坚持了二十多年。
材料二:刘安容,一名普通的护林员。几十年来,月收入仅30元的他顶风冒雨,巡视在山高坡陡的林场。每天10余公里的跋涉,总里程10余万公里的艰辛,使他管护的森林,不曾有一起乱砍滥伐的案件和森林火灾事故发生。
材料三:郑定祥,一位力哥。在与雇主走散后,守着两包价值两万余元的崭新羽绒服,忍着病痛折磨,在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中,寻找雇主十四天。当雇主给他感谢费时,
答:
小题2:请你参考示例,为下面材料中的候选人写一段推荐语。要求:语言生动,有文采。示例:
材料:郑定祥事迹(见材料三)
推荐语:“缺钱不缺德”,贫穷不失信;两包羽绒服,一颗朴实心。风雪中的坚持,让冬天不再寒冷。
材料:重庆黔江区某村小学生小张,父亲因矿难瘫痪;妈妈外出打工,一去就没了音讯;爷爷奶奶相继病逝……小张不仅要料理好自己的生活,穿越崎岖的山路独自上学,还得担负起照顾爸爸的重担。他常安慰爸爸:“爸爸不哭,我们都是男子汉……”
推荐语:
小题3:如果你以小记者的身份对这次活动进行采访,请根据下面确定的采访对象,拟定两个问题。
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
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
小题1:刘兴勇:孝老爱亲,困难面前不低头。刘安容:爱岗敬业,默默无闻做贡献。郑定祥:诚实守信,朴实厚道暖人心。
小题2:答案示例:年少意坚,勇于担当。病床前的身影是他的孝顺,山路上的跋涉是他的勤奋。他的话语感动了重庆,他的行动诠释了坚强。
小题3:示例:采访社区老大爷时你问:大爷,您好!您对评选重庆市道德模范人物有何看法? 采访市宣传部长时你问:部长,您好!本次活动对提升重庆市民的思想素质有何作用? (每问2分,称呼问候语1分;问题有价值,符合对象身份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了解材料中人物所做的事情,分析人物行为的思想根源,然后归纳这种思想所表现的精神品质类型,说明理由。
点评:本题不难,材料内容明确,易于概括。阅读考试中大多有概括要点这类的题目,解答时关键是要仔细的阅读文字,根据要求分析文字信息。概括要点,语方要简练,点明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推荐语的内容要写明三点,一是他做了什么事,二是他做的事有什么社会影响,三是他的行为表现了什么道德品质。而这些内容不是平实的交代,要用抒情情的语言表达,可用修饰手法,语言要精练。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推荐语”的特点不了解,组织不好语言。“推荐语”属于评价类,对评价的对象要有所了解,评价中要突出其精神品质及影响,语言要生动,有情感色彩。
小题3:
题目分析:“老大爷”没有文化,提问用语不要太文雅含蓄,要用通俗的语言提问比较浅显的问题,比如“这样做好不好”;而对宣传部长管理领导之类的人提问,语言要注意标准规范,有文化的特色,提的问题层次要高一些,比如“规划”“措施”之类。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对采访活动是陌生的,不知道采访语言的特点。采访用语首先要注意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