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综合性学习。(6分)

2012年,被誉为“语林啄木鸟”的《咬文嚼字》杂志发起“围观名家博客”活动,为12位名人的博客文字“挑刺”,引发了广泛关注。请你参加相关活动。

材料1:通过全年“围观”12位名人的博客,专家组认定其差错共538条。

材料2:郭敬明把“令你们自豪”误写成“另你们自豪”;韩寒把“见人不救”误写成“见人不久”等。郑渊洁的“孙大爷终于被北京警方恍然大悟”,让人不知所云。

材料3:12位被围观的名人纷纷谈自己的看法,以下两位“博主”的感受颇具代表性。

“今后自己在写博客时会更慎重点,希望能对青少年读者起到较好示范作用。”  (郭敬明)

“我以前经常写完不检查就直接发布,这让我出过很多丑……《咬文嚼字》的监督,让我对文字更有责任感,我很感谢他们的工作。”  (韩寒)

小题1:《咬文嚼字》杂志社编辑接受了小记者的采访,以下是部分采访记录。请根据情境结合上述材料,完成下列对话。(2分)

小记者:                         A                                            

编辑:博客是一个对公众开放的平台,名人的博客读者更是动辄百万,其受众几乎相当于一份日报。名人作为受关注度甚高的公众人物,其发表在公开平台的文字,已经是公共读物。所以我们认为,对公众人物的博客文字,有一定的监督和要求,是必要的。

小记者:名人被揪出错误,似乎是件不大光彩的事儿。给他们挑错,他们不反感吗?

编辑:                           B                                            

记者:是啊,这些差错,如果细致一些,确实可以避免。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共责任感。谢谢您!

A                                               B                        

小题2:班级里就“对网络语言是否应该‘咬文嚼字’”举行了辩论赛,反方同学认为网络语言具有随意性,不必吹毛求疵。针对反方这一观点,请代表正方拟一则辩论词。(2分)

                                                                             

小题3:古人也咬文嚼字。宋祁《玉楼春》“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清初著名剧作家兼评论家李渔认为“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王国维却说:“着一‘闹’字,则境界全出矣。”你赞同谁的意见?并请说说理由。

                                                                                

答案

小题1:这次活动为什么要“咬嚼”名人博客?(或回答:对公众人物的博客文字进行监督和要求,是否有必要?) B:大多数名人都是支持的!比如郭敬明、韩寒都认为这次活动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2分。每题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2:略

小题3:略

小题1:古题目分析:A根据编辑的内容来揣摩小记者的提问。如:对名人的博客文字进行监督和要求,有意义吗?B从记者的话“名人应该有这样的风度,应该比其他公民更具公共责任感”来分析,编辑可能这样来提问:大多数名人都是支持的!比如郭敬明、韩寒都认为这次活动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点评:解答此题,结合“编辑”与“记者”之间的对话补写出符合语境的句子即可。

小题2:古题目分析: 针对反方的观点列写出正方的观点即可。示例一:网络语言虽随意,但不能不要规范,从而影响汉语的表达和交际功能;示例二:网络语言虽随意,但不能不要规范,对青少年形成误导,降低他们对文字的敬畏感。

点评:解答此题,围绕反方的观点写出相反的观点即可。

小题3:古题目分析:无论赞同哪种观点,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赞同王国维,“闹”一字以拟人手法,将烂漫的大好春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点评:本题是开放题,无论赞同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

单项选择题 B1型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