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愚:愚蠢

C.而耻学于师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不一定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1不拘于时2龟玉毁于椟中

B.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C.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D.1惑而不从师2尊贤而重士小题3:下列句子中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乃尔是过与?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D.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小题4:下列关于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举孔子的言行为例,是为了说明教师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性。

B.第一段拿“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做对比,使本文更具有现实性,其矛头直指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C.“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这句话说明教师没有阶级区别,没有年龄界限。

D.第一段主要是正面阐述,作者从地位贵贱、年龄大小、闻到先后等方面全面论证了中心论点。

答案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A

小题4:A

小题1:无

小题2:无

小题3:无

小题4:无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人文精神是世界思想文化领域的瑰宝,推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格拉底)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反复考验一切世俗的命题,直至真善美的概念水落石出,从而为个人行为提供真实可靠的指导。……结果却是将他自己置于了城邦及其人民的对立面。

──吴晓群《希腊思想与文化》

材料二

文艺复兴(Renaissance)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义是都不错的。因为从一方面来看,文艺复兴是希腊罗马的古文艺和人生观的复活,是一种复生运动;从他方面看来,文艺复兴却是欧洲近古文化的先锋,是一种文化的新诞生。

——陈衡哲《西洋史》

材料三

他们在经济领域中的主要口号是自由放任……国家对自然经济力量的自由发挥作用不得干涉……在宗教方面,伏尔泰说,“如果在英国仅允许有一种宗教,政府很可能会变得专横……但是,当有大量的宗教时,大家都能幸福地生活、和睦相处。”在政治方面,卢梭在其主要政治著作《社会契约论》(1762年)一书中说,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熔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 * * 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它(人民)能如心所愿地使他们掌权和把他们拉下台;对受托人来说,不存在契约的问题,只有服从。”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所说“复生”和“新生”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