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起名学是一门趣味性与知识性兼备的学问,这门学问中蕴含着丰富的语文元素。现在,让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对名字进行探究,从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请从以下名字中,任选一个说说它的妙处。(2分)

琢成    若晨    弘毅   一鸣

示例:思宁,巧用双关,既有思念南京的意思,同时也蕴含着父母期盼孩子成为一个善思宁静之人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手法1分,含义(合理即可)1分。

示例一:琢成,化用《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一语,寄寓父母的心愿——经过雕琢,终成大器。

示例二:若晨,运用比喻,希望孩子能像早晨一样朝气蓬勃。

示例三:弘毅,出自《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思是刚强、勇毅(宽宏、坚毅),寄寓父母的期望——树立远大理想,具有坚定的信念。

示例四:一鸣,巧用双关,既寄寓父母期望孩子一鸣惊人的意思;又利用谐音,包含永夺第一名之意。

题目分析:分析名字中的“语文元素”其实是对名字的赏析,如“若晨”可从比喻修辞的角度,“琢成、弘毅”可从其出处的角度,“一鸣”可从其双关意的角度。这些名字中都表达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点评:对于名字的妙处,可以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然后根据理解写出它们所寄寓的期望或祝愿。平时对身边的事件、现象、周围的人等,要多关心,要多与同学们、师长、父母交流探讨,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表达对身边人们的情感。这样,自己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语言的能力都可得到提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应对海洋石油污染

  2010年4月20日,美国路易斯安那州近海的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平台随后沉入墨西哥湾,其底部油井漏油不止,造成大面积原油污染。这场持续性石油泄漏,初步估计有4亿多升石油漏入海中。2010年7月16日,我国大连新港附近一条输油管道起火爆炸,造成附近海域至少50平方千米的海面被原油污染。

  海洋石油污染一旦发生,如能采取有效措施,损失就会小得多。一般来说,处理海洋石油污染,先要用“拦油栅”将浮油阻隔起来,防止其扩散和漂流。然后,用各种物理方法把阻隔起来的石油尽量回收。对于剩下无法回收的部分再用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处理。

  经过科学家长期研究探索,现已初步解决了一些课题。希腊科学家1996年开始研究的清除海上石油污染新技术,现在已经开始投入使用。在发生海洋油污事故后,清污船向污染海域喷洒珠状磁性化学物质。每颗珠状物质能吸收相当于自身质量6倍的石油或汽油,并可以在各种气候条件下飘浮在海面。这时,清污船便可轻而易举地用网将其捞起。由于使用的清污材料是磁性物质颗粒,对海洋环境和水质均没有影响,从而为清除海洋石油和汽油污染开辟了新途径。

  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过程中,解决油水合一的问题最为关键。近年来,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陆续开展了对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研究和技术创新。

  德国一个科研小组,日前破译了一种能吞噬石油的单细胞细菌的基因,利用这种细菌可解决海洋石油污染问题。这种细菌在没有油污的情况下虽能生存但不繁殖,一旦碰到油污,这种细菌就会急剧繁殖,快速吞噬油污。破译了这种单细胞细菌基因之后,有望在人工环境下让这种细菌繁殖,并把它们投放到海洋有石油污染的地方来清除污染。

  此外,俄罗斯研究人员尝试用农作物废料清污;比利时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利用液滴包裹石油的方法。虽然这些新方法目前还停留在实验阶段,但我们仍然可以从中受到启罚和鼓舞。(选自《百科知识》2010年8月下,有删除)

1.第1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处理海洋石油污染主要有哪三种方法?第5段介绍的“细菌吞噬石油”属于哪种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说说“在清除海洋石油污染的过程中,解决油水合一的问题最为关键。”一句中加粗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