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姜某,男,26岁,2000年3月24日就诊患者于三天前春游归来,即感全身不适,头痛、怕冷、发热。自服生姜茶一杯,阿斯匹林一片。药后全身大汗,头痛、怕冷消失,发热亦退。第二天早发热又起,且热势更盛,仍时感怕冷,且伴咳嗽,胸闷口渴。往某医院诊治,给服桑菊感冒冲剂。诸症未解,乃来就诊。证见:身热灼手,有汗不解,咳嗽喘促,痰黄质稠,胸闷胸痛,口干作渴,不思纳食,大便稀臭,3--4次/6,苔黄,脉滑数。要求:分析主证,明确诊断(病名、证型)拟定治法,列出方药。(方名、药物剂量)
答案
参考答案:(1)病发于3月24日,时值春季,可考虑风温或春温。 (2)患者初起即见发热、恶寒、头痛等卫表症候,而无里热证。因此,本病应为风温。 (3)风温初起误用辛温之药后,虽全身大汗出,但邪未去,反助其热,故不久热势更高,又增咳嗽、口渴、为卫分之邪传里犯肺。所用之桑菊饮,虽系治肺之药,但只能解肺卫表邪、药力轻微,不足以祛气分之邪外出。 (4)就诊时身热灼手,有汗不解,是肺热蒸腾于外所致。邪热壅肺,肺气失宣,故咳喘气促,胸闷胸痛。肺热灼液,乃吐黄稠之痰。热盛阴伤,则口干作渴,胃阴伤则不思饮食。大便稀臭,3-4次/日,是肺热移肠所致。 诊断:风温(热壅肺气,移热于肠)或(邪热壅肺,肺热移肠) 治法:泄热宣肺,清肠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