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1)“不是我没有努力,而是穷人的孩子几乎没有改变命运的机会!”虽然才21岁,成都姑娘小陈却已经开始愤世嫉俗。自父亲1995年因病去世后,她与母亲相依为命,每月靠两个人320元低保金维持生活。2005年1月她在亲戚资助下从四川大学毕业,却在求职中四处碰壁,至今没找到工作。小陈一脸无奈地说:“也许改变我命运的最大可能只有中 * * ……”(2)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不仅城市底层群体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难度加大,其子女通过教育、就业等正常渠道进入更高层次,如公务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社会关系等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明显增强。(3)据成都有关的部门调查,在目前公务员队伍中,父母是“进城务工人员”的比例最小,仅占2。8%;父母是“普通职工”的占26%;而父母是“公务员”的比例最高,达到35.3%;在目前公务员队伍中,希望子女“当公务员”的高达28%,希望子女“当普通职工”的仅1.5%,希望子女“当进城务工人员”的为零。(4)四川省社科院研究生员胡光伟认为,当前中国教育的公平性失衡,是造成“代际继承效应”增强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教育支出已占低保家庭消费支出的19%,仅次于食品支出。有40%的低保对象认为当前生活最大的困难是“教育费用高,无力承担”。(5)由于通过正常渠道改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困难重重,失业人员、低收入者和农民工等群体普遍对前途悲观,甚至绝望。从而使底层人群强烈反作用于社会,出现了以暴力手段获取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苗头。据成都、重庆、西安公安机关介绍,现在底层人群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犯罪动机大多是“有钱就能生活得更好”,呈现“犯罪为了钱——有了钱就挥霍——挥霍完了再犯罪”的恶性循环。(6)学者警告,在社会底层强烈渴望改变其经济社会地位的冲动的背景下,如果正常的社会流动渠道变窄或被阻塞,将可能形成影响社会稳定的冲击波,甚至成为孕育社会动荡和暴力的土壤。要求:从上述资料中概括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联系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内容充实,观点鲜明,论述深刻,有说服力,字数不少于1000字。注意:请直接在试卷上作答。

答案

参考答案:重视代际继承效应 近年来,“代际继承效应”这个名词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关注的话题。在社会学范畴内,它指的是前后两代人中后一代人受前一代的影响并很难脱离上一代人的社会特征。比如,低收入阶层的儿女,在自己的一生中受到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父母的影响,在受教育、工作等方面得不到足够的与富裕阶层平等的待遇。在当今的社会中,这一效应越发明显。 虽然从理论上说,只要社会中存在着分层现象,或者人们的经济社会地位存在上下之分,财富、社会地位等的继承就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们为下一代人积累财富和地位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但在一个社会中,财富、社会地位等的继承与流动需要保持大体的均衡。尤其是在一个贫富分化较大的社会中,一种相对畅通的社会流动渠道以及较多的流动机会。是抵消贫富差距过大的重要机制。 2006年,《嘹望》周刊刊载文章称,有关部门调查表明,不仅城市底层群体靠个人努力改变命运的难度加大,其子女通过教育、就业等正常渠道进入更高层次,比如公务员、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阶层的难度也越来越大。父母职业、家庭收入、家庭社会关系等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明显增强。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胡光伟认为,当前中国教育的公平性失衡,是造成“代际继承效应”增强的重要因素。据成都城市调查队调查,教育支出已经占低保家庭消费支出的19%,仅次于食品支出。有40%的低保对象认为当前生活最大的困难是“教育费用高,无力承担”。 低保是针对城市贫困人口的新型社会救济制度,目前基本涵盖了城市最底层的居民。虽然享受低保的人数是动态的,但“低保户”的人员构成却日趋稳定,成为一个相对“凝固”的群体。根据社会调查信息的反馈,缺乏充分稳定的就业是造成“低保户”的构成趋于定型的重要原因。 而与“低保户”相比,农民工更是一直处在城市最底层的群体。他们缺乏保障,而且由于户籍、就业、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的存在,他们要上升为“城市人”的渠道更少,难度更大。社会现实情况是由于通过正常渠道改变自己的社会经济地位困难重重,无业失业人员、低收入者和进城农民工等城市群体普遍对前途悲观,甚至绝望。生活的艰难,对前途的绝望,心理的严重失衡,使城市底层人群强烈地反作用于社会,出现了以暴力或非法手段获取更高社会经济地位的苗头。 对于社会而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底层人群的生存权利,为他们提供公平发展的机会的呼吁不能只停留在书面上,更应该采取现实行动,满足他们生存发展的强烈诉求! 满足其需求首先要提供就业保障。就当前而言,社会应打破城乡就业分割格局,建立以完善劳动力市场、就业培训、再就业援助、就业优惠扶持政策、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城乡一体的就业新体系。针对无业失业人员、进城农民工等人群文化偏低、年龄偏大、技能单一的特点,应多开发公益性的岗位,落实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加强就业培训的财税、信贷等有关优惠政策。 满足底层人群发展诉求的第二个重点是增加教育公平性。近年来,由于教育费用大幅攀升,教育提供社会流动机会的功能渐趋减弱,由教育导致的不平等和阶层固化的现象却日益明显。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石英说,自古以来,教育就是社会底层向“上”流动最重要的机制。越是社会底层的群体对子女的教育越是重视,子女有希望,他们就不会绝望。从社会稳定的角度来讲,国家也应该保证全社会义务教育资源享用的公平性。 因此,在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社会中,如何保护和扩展社会流动的渠道,特别是下层向上流动的机制,削弱代际继承效应,就成为优化社会结构的一个重要内容。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