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论述题

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

答案

参考答案:

我们讲的国际组织的一般制度是指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制度,包括国际组织的成员制度、机关的设立、决策方式和决议的性质等。

(一)成员制度国际组织根据国际合作的需要可以有几类成员:①完全的成员,也是正式成员,参加组织的全部活动,享有完全的权利和承担全部义务,是组织存在的基础。②部分成员,在组织规章允许情况下只是该组织的某个或某些机构的成员。它们只参加这些机构的活动,承受该机构活动的权利和义务。③联系成员,是指不符合正式成员资格或对国际组织活动不十分感兴趣的国家可以成为某个国际组织的非正式成员。虽无表决权,但可参加该组织的一定活动承担某些义务。④观察员是指能够并愿意致力于某一国际组织的活动而被邀请参加该组织的一些活动的成员。它也不是正式成员。一般都无发言权和表决权。国际组织成员资格的取得和丧失按各国际组织的章程决定。国际组织的正式成员一般都有代表权、发言权、表决权和组织章程规定的其他权利,同时承担合作、财政及组织章程规定其他义务

(二)机构的设立一般都有决策、执行和行政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行使它们的职责而保证国际组织的运作

(三)决策方式决策方式实际上就是国际组织决定问题的表决程序,每个组织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采取一致表决的方式,或多数表决方式,或协商一致的方式作出决议

(四)国际组织决议的性质国际组织决议的性质有三种:①有拘束力的协议,这是指涉及该组织自身活动的决议和针对成员作出的决议。如决定会员国问题、机构的设立、表决程序、修改章程、财政事项。②限制性有拘束力的决议,例如可以在一定条件限制下,对组织的成员作出有拘束力的决议。③无拘束力的决议,除前两种性质的决议外,国际组织的决议一般无法律拘束力。

单项选择题 A2型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二)阅读下列文字,完成第18—19题。(共8分)

①雾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接近地面的大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时,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微粒悬浮在空中,形成雾茫茫的天气,使视野模糊不清,气象学上把这种天气现象称为雾。

②雾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空气中容纳了一定量的水汽。白昼的温度一般比较高,空气中可容纳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晚,地面热量的散失,使地面温度下降,同时影响接近地面的空气层,使空气的温度也降低,当温度低到空气不能容纳原先所有的水汽时,过剩的水汽便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的大气中,雾就形成了。

③大雾天气不仅对交通影响很大,而且还危害农业。如果连续几天大雾,将使农作物缺乏光照,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诱使病害发生。如小麦抽穗时遇上3天以上大雾,就容易引起赤霉病。

④雾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的危害。据测定,雾滴中含有各种酸、碱、盐、胺、酚、尘埃、病原微生物等有害物质。人们如果在雾中锻炼或散步,就会吸收到雾中的有害物质,极易诱发或加重气管炎、咽喉炎、结膜炎等诸多疾病。

⑤既然大雾能给人们带来危害,那么人们能不能消除迷雾呢?回答是肯定的,可以进行人工消雾。所谓人工消雾,就是指用人工影响的方式消除局部区域内的雾以提高能见度的行为。

⑥消除雾滴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雾滴蒸发掉;另一种是使雾滴沉淀下来。

⑦蒸发雾滴的方法一是升高温度,就是燃烧石油等各种燃料,使雾滴汽化;二是把雾外干燥空气混入雾内,减少雾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使雾内空气从原来的饱和状态变为不饱和状态,使雾滴蒸发掉。

⑧雾滴沉淀的方法,一般采用播撒冷却剂、人工冰核或吸湿性凝结核的办法。例如对于过冷却雾来说,可播撒碘化银,或者在机场上风处蒸发液体丙烷,使温度下降。这样使一部分过冷却雾滴变为冰晶。而在实际云雾中,当气温低于0℃但高于—10℃时,有一半以上是未凝结的过冷水滴,当气温降到—20℃时,过冷水滴才大量减少,变成冰晶,未变为冰晶的过冷却雾滴蒸发化成水汽,到气温降到—40℃及更低时,云雾中无论有无凝结核,这些水汽都会凝华到冰晶中,让冰晶增大而沉淀到地面,使空中雾滴消失。

小题1:.阅读第②段,用简练的语言概括“雾“形成的条件。(3分)

答:        

小题2:.根据第⑥—⑧段的内容,说出下面两则材料介绍的内容分别属于哪一种消雾法,并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5分)

【材料一】

1946 年11 月,美国做了一个消雾实验。科学家谢弗乘一架小飞机,在层云上沿一条4.8 公里的航线撒下了1.36公斤的干冰(干冰是二氧化碳在-78.5℃时凝结成的固体,把干冰洒在云雾中,可使云雾的水汽温度降低到-40℃以下……最后形成雪花掉下来。),使整个云层变成了白雪。

【材料二】

人们曾利用大风车或直升机,让直升机在雾顶来回巡翔,并使直升机绕铅直轴的叶桨不停的转动。把雾顶以上干燥空气驱赶下来与雾中空气混合。这种办法对于300米厚的雾较为有效,可使雾中出现直径约300米的无雾地区,并可维持约5~10分钟。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