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71年7月8日,基辛格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秘密登上了巴基斯坦航空公司的波音707飞机飞抵北京。7月9日至11日,周恩来同基辛格进行了会谈。7月16日,双方发表了会谈公告。公告宣布,美国总统尼克松应邀将于1972年5月以前的适当时候访问中国。基辛格访华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一次成功访问。

——摘自百度文库

      

图一: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秘密访华 图二: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图三:李克强会见基辛格

材料二:李克强说,近来中美关系受到的严重干扰不符合双方利益。希望美方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基辛格表示,中国的繁荣富强对全世界都有利,中国的重大关切应该得到尊重。美中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他将继续为促进美中关系的发展而尽力。                          ——摘自新华网

(1)基辛格秘密访华的积极作用是什么?(2分)

(2)尼克松访华的最重要成果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4分)

(3)当前中美关系有合作也有分歧。请你说说中美关系该如何发展才符合两国乃至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4分)

答案

(1)基辛格访华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一次成功访问。(2分)

(2)重要成果: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2分)

历史影响:是中美关系史上的大事,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2分)

(3)美中之间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巨大的合作潜力;美方切实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维护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和《建交公报》等国际公约。 (其他言之有理均可。4分)

题目分析:第(1)问,主要考查基辛格秘密访华作用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工作和必要的安排,是打开中美两国关系大门的一次成功访问。

第(2)问,主要考查尼克松访华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北京,受到周恩来 * * 等中国领导人的欢迎。2月28日,中美上海联合公报发表,宣布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第(3)问,主要考查中美关系发展的相关史实,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中美之间应该加强合作,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共同遵守《中美联合公报》和《建交公报》等国际公约等,只要是围绕利于两国关系发展即可。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风 雪 夜 归  (15分)

①早归者与晚归者的心理是不一样的。她是个晚归者,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②拐过这个弯,就可以看到大门了,她觉得心跳得很急,但愿不要关。但愿……她觉得手脚冰凉。在大街的拐弯处,在雪花萦绕的惨淡的灯光下,大门紧紧地闭着。③她拉紧了围巾,向目所能及的地方张望了一番,希望大院里还有一个跟她一样晚归的人。但一个也没有。④只得叫门了。她绕着墙走过去。叫谁呢?金娣是她最好的朋友,可上个月出嫁了,要是在上个月看这场电影就好了,她立刻觉得自己很好笑。算了,叫刘安婶吧,在大院里,打招呼数她最亲热,可她嫌这胖老婆子势利,平常是不大搭理她的。那是好多年前了,她读完高中被下放,妈妈难过得哭,刘安婶却说:“你下放以后就是贫下中农了,以后生了伢也是贫下中农了。”后来招工回城,这刘安婶对她并不坏,可她总忘不了那句话,不能叫她,再说,既然平时没交往,现在打搅人家也不合适。那么只好叫马平平了。这个十四岁的男孩,父母在外省工作,他跟姥姥住。打小时候起,他就总缠着她讲故事,她也不叫他失望。她瞅准了平平家的方向,她像是第一次发觉,墙头怎么这么高哇!声音该传不进吧?唉,就传进了又怎么样呢?十四岁的孩子睡着,哪怕在旁边敲大鼓也不会醒的。⑤那就叫平平的姥姥吧。那是最慈祥不过的老太太了,全院里也就她最关心她的婚事,三天两头要给她介绍对象。但她却怕极了。那些衣冠楚楚的小伙子的审视的目光,能把她的人看矮了一截,她心里很痛切地感到了悲哀,她在广阔天地里磨去了最美好的年华。人说,十七十八无丑女,可她,已经三十岁了,如果再年轻五岁,那怕三岁呢,她也要争取一下。她并不笨;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那么,就听天由命,随便找一个,她又不愿意;于是人们背后都讲她会挑剔,只有平平的姥姥没讲过,可是,叫这六十多岁的老人深更半夜、又冒着大雪来给自己开门,这万万使不得!

⑥她觉得很冷。才发现雪更大了,风更紧了,近处远处,都是白茫茫的世界。当看到大街尽头时,有个黑点朝这边走来。她的眼猛然睁大,如果是大院里的人该有多好啊!她一定会对他说一千声一万声的谢,不管他在不在意。⑦终于走近了,一个提篮子的中年人。但他丝毫没有拐进大院的意思,匆匆过去了。她真想顿脚,真想诅咒。不知是诅咒那人,还是诅咒自己;是诅咒天气,还是诅咒运气。她眼巴巴地盯着他的背影,一时充满了羡慕。他是提着东西的,回家一定有人给他开门,是母亲、是妻子?那家,一定是温暖极了的。她也有家、有床、有被、有炉子;尽管有点孤独,却是暖和的,然而她进不去,咫尺天涯,该死的电影。⑧她不能设想能在门外过一夜。喊吧!笼统地喊,谁愿意谁来开。她发誓,不管开的是谁,以后都要对他很好很好。她终于放开了嗓子,并用手去捶,“开开门……”

⑨“吱”的一声,门开了。

⑩原来门并没有关上。

小题1:概述这篇微型小说的故事情节(不超过80字)(4分)

小题2:结合上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1)街上早已冷冷清清,多的是风、是雪、是脚印

(2)可现在,都晚啦,就像去看这场电影,不防门已关上一样

小题3:文章结尾出现“提着篮子的中年人”有何作用?(3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话只有寥寥8个字却引人深思,请说说最后一段话的含义和作用。(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