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如图所示,下列器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

A.

     坩埚钳

B.

     剪刀

C.

      筷子

D.

       镊子

答案

答案:B

单项选择题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日前报道,在美国明尼苏达州,一些猪的血管中流淌着人类的血液;在美国内华达州,一些绵羊拥有着人类的肝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些拥有人类脑细胞的老鼠从它们的笼子中向外界窥望……
据报道,生物学家们将这些带有人类血液或细胞的动物称做“混血赫迈拉”(hvbrid-schimeras),赫迈拉是希腊传说中拥有狮头、羊身、蛇尾的吐火怪兽,在过去数年中,美国科学家将人类的干细胞加入到了许多动物的发展胚胎中,秘密炮制出了许多实验性的“混血赫迈拉”产品。
据报道,在一个正在进行的实验中,美国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马约医院的杰弗里·普拉特医生通过将人血干细胞注入进猪的胚胎,已经建立了一些“人猪赫迈拉”,这些猪体内的血管中既流着猪的血。也流着人的血。普拉特称,一些人血细胞和猪血细胞已经自然发生结合,这对医学界是一项重要的发现。因为科学家一直在考虑将一些猪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但同时又不知道猪身上的病毒会不会潜入人体内,对人类形成危害。如今科学家发现这一担心是真实的,因为猪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人猪细胞的融合获得感染人类的途径。
在另外一些实验中,以美国内华达大学的伊斯梅尔·赞贾尼为首的科学家已经将人类干细胞添加到了绵羊的胚胎中,炮制出了一些“人羊赫迈拉”,如今这些“混血羊”体内的肝脏——80%的成分都属于人类的肝脏。还有一些实验中,科学家将人类的脑细胞注进老鼠的头盖骨内,这些拥有人类脑细胞的老鼠从它们的笼子中向外窥望时,天知道它们的脑海中在想些什么。
然而。当科学家试图将整个人体器官放在动物的体内生长,“混血赫迈拉”实验就成了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当科学家试图将人类脑细胞也注入动物的头盖骨内时,这一话题将变得尤其敏感——被用于实验的动物是否会变得像人类一样聪明
目前,“混血赫迈拉”实验已经在美国研究界引发了巨大的伦理争议,在更严格的规则制定出来前,科学研究到底会走到哪一步
如今的美国科学家和威尔士科幻小说《莫鲁博士岛》上炮制半人半兽怪物的医学狂人有什么本质区别

对“如今科学家发现这一担心是真实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科学家担心将猪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时也会把猪身上的病毒带进人体

B.“人猪赫迈拉”实验指出了医治某些人类疾病的奇妙方法

C.在医学上,能否将猪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的实验需要慎重考虑

D.猪体内的病毒可以通过人猪细胞的融合获得感染人类的途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4题。

老 家

孙犁

  (1)前几年,我曾诌过两句旧诗:“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最近几天,又接连做这样的梦。要回家,请假不准,总是难以成行。有时决心起程,单人独行,又总是在日已西斜时,迷失路途,忘记要经过的村庄的名字,无法打听。或者是遇见雨水,道路泥泞;而所穿鞋子又不利于行路,有时鞋太大,有时鞋太小,有时倒穿着,有时横穿着,有时系以绳索。种种困扰,非弄到急醒了不可。     

  (2)也好,醒了也就不再着急,我还是躺在原来的地方,原来的床上,舒一口气,翻一个身。     

  (3)其实,“ * * ”以后,我已经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    

   (4)前两次回去:一次是陪伴一位正在相爱的女人,一次是在和这位女人不睦之后。第一次,我们在村庄的周围走了走,在田头路边坐了坐。蘑菇也采过,柴火也拾过。第二次,我一个人,看见亲人丘陇,故园荒废,触景生情,心绪很坏,不久就回来了。     

  (5)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实在说不清楚。     

  (6)我是从十二岁离开故乡的。但有时出来,有时回去,老家还是我固定的窠巢,游子的归宿。中年以后,则在外之日多,居家之日少,且经战乱,行居无定。及至晚年,不管怎样说和如何想,回老家去住,是不可能的了。     

  (7)是的,从我这一辈起,我这一家人,就要流落异乡了。    

  (8)人对故乡,感情是难以割断的,而且会越来越萦绕在意识的深处,形成不断的梦境。     

  (9)那里的河流,确已经干了,但风沙还是熟悉的;屋顶上的炊烟不见了,灶下做饭的人,也早已不在。老屋顶上长着很高的草,破漏不堪;村人故旧,都指点着说:“这一家人,都到外面去了,不再回来了。”     

  (10)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前不久,我写信给一位青年作家说:“写文章得罪人,是免不了的。但我甚不愿因为写文章,得罪乡里。遇有此等情节,一定请你提醒我注意!”     

  (11)最近有朋友到我们村里去了一趟,给我几间老屋拍了一张照片,在村支书家里,‘吃了一顿饺子。关于老屋,支书对他说:“前几年,我去信问他,他回信说,也不拆,也不卖,听其自然,倒了再说。看来,他对这几间破房,还是有感情的。”    

   (12)朋友告诉我:现在村里,新房林立;村外,果木成林。我那几间破房子,留在那里,实在太不调和了。    

   (13)我解嘲似的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村中的一户。人们路过那里,看到那破房,就会想起我,念叨我。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     

  (14)但是,新的正在突起,旧的终归要消失。     

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梦中每迷还乡路,愈觉晚途念桑梓”,这两句诗,使人不禁自然联想到李白“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的诗句,它们全都清透着浓烈而缠绵的思乡之情。     

B.文章以诗开头,从梦境写起,娓娓道来,情真意切,特别是对“ * * ”后两次回老家的描写,把对老家的思念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使主题得以深化。     

C.文章第⑥段作者从自己的12岁写起,叙述自己一生各个重要阶段和老家若即若离的种种联系,写得简约而概括,形象地表现了作者自始至终的思乡之情。     

D.作者以不断的梦境和悠悠的回忆,来化解思乡而又不想再回去这种内心世界的矛盾,通过内心潜意识的冲突来点染思乡之情,写得真实可信,富有感染力。

E.文章倒数第⑩段,作者说:“那总是一个标志,证明我曾是……不然,就真的会把我忘记了。”一席话意味深长,主要表明作者生怕被家乡父老乡亲遗忘的担心。

2.文章第①段详细描写了各式各样的梦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⑨段中,作者对老家河流、风沙、屋顶、炊烟、做饭的人……的回忆,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观全文,简要分析作者对老家有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