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12年8月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蓝皮书中表示,中国城镇化率首次突破50%关口。在两会期间,很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应趁着大规模进行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将充电站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通盘考虑,先期同步规划。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建议之所以能对城镇化建设产生影响是因为

①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一经通过,便具有法律效力

②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有决定权

③政协委员的提案是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参考

④政协委员参加人大常委会制定国家方针政策的工作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②

答案

答案:C

题目分析:材料主要表明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其中人大代表可以通过行使提案权,提出城镇化建设的方案,而议案一经通过,便具有法律效力,便可实施,故①正确;政协委员也可以通过提出议案、建议等向我关部门反映情况,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参考,故③正确;人大代表没有决定权,故②错误,④表述错误。本题答案选C。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流或大海。

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

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1974年消费物价上涨11.49%,1975年上涨11%。——摘自韩德强《世界经济危机史简述》

材料三:1973年底,为了稳定美元,美国政府实行新经济政策,宣布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同时对进口商品加征10%的附加税,试图迫使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美元实行贬值,减少美国国际收支的逆差。于是,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欧共体国家对美元实行联合浮动汇率,内部实行固定汇率制,建立了欧洲货币体系。

材料四:面对严重的经济问题,货币学派主张控制货币发行量,反对用扩大政府开支、增加预算赤字的手段来对付经济衰退和扩大就业,反对国家过多干预经济。供给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的重点在于扩大供给,主张通过减税刺激人们的投资和工作的积极性,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管制,加强市场机制的作用。发达国家采用了这两个学派的观点,对经济运行机制进行调整。——摘自吉尔德的《财富与贫困》和弗里德曼《货币数量论——重新表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中经济危机所反映的现象与材料一相比有什么不同?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为解决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危机做了哪些努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上述各阶段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成效中,你认为政府应在国家经济生活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