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晋、三国、汉人才,持论劲直。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寻知潭洲兼湖南安抚盗连起。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砦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图缴进,上遂释然。时秋霖几月,所司言造瓦不易,问:“须瓦几何?”曰:“二十万”。弃疾曰:“勿忧。”令厢官自官舍神祠外,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僚属叹伏。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墙而至,其直身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以言者落职。

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咸淳间,史馆校勘谢枋得过弃疾墓旁僧舍,有疾声大呼于堂上,若鸣其不平,自昏暮至三鼓不绝声,枋得秉烛作文,旦且祭之,文成而声始息。德佑初,枋得请于朝,加赠少师,谥忠敏。

(节选自《宋史·辛弃疾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时虞允文当国当:主持,管理

B.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夺:改变

C.议者以聚敛闻闻:使知道

D.其直身减,民赖以济直:直接小题2: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辛弃疾“有大略”的一组是(   )  (3分)

①经度费巨方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

②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

③应居民家取沟檐瓦二十,不二日皆具

④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⑤逮其责令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籴

⑥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叶衡很器重辛弃疾,入朝为相后,极力推荐辛弃疾。辛弃疾在修建军队营房时,遇到了重重困难,但辛弃疾最终顶住压力,如期完成了修建工作。

B.辛弃疾督办江西赈灾工作时,抑制 * * 商囤积粮食,发放无息贷款,扩大粮源,最终稳定了物价,使百姓熬过了饥荒。他还慷慨地拿出米舟的十分之三帮助信州度过难关。

C.文章的结尾,运用了传奇手法。堂上急促的声音好像是辛弃疾在鸣发心中的不平,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辛弃疾壮志未酬、仕途坎坷的同情。

D.辛弃疾早年就有济世报国的宏伟抱负,于是投笔从戎,报效国家,但最终因生不逢时,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D

小题1:(1) 辛弃疾接到后把它藏了起来,出去严责监办的人,限期一个月建成飞虎营栅,超过期限就要按军法治罪。

(2) 刚到灾区,辛弃疾就在大路边张榜说:“囤积粮食的流配,强买粮食的杀头。”

小题1:直:价钱。

小题1:②是说朝廷下发御前金字牌,让他停止工作。④是说辛弃疾治军的结果。⑥是说辛弃疾词作的风格。

小题1:“他的政治军事才能一直都没有施展的机会”有误,从文中辛弃疾做官时所做的事情可以看出。

小题1:(1)得分点:“责”“期”“坐”“制”各1分,句意1分。

(2)得分点:“榜”“衢”“闭”“配” 各1分,句意1分。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