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子玄,名知几,以玄宗讳嫌,故以字行。年十二,其父为授《古文尚书》,业不进,父怒,楚督之。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冒往听,退辄辨析所疑,叹曰:“书如是,儿何怠!”父奇其意,许授《左氏》。逾年,遂通览群史。以善文词知名,擢进士第。 

武后证圣初,诏九品以上陈得失。子玄上书,言:“君不虚授,臣不虚受。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今群臣无功,遭遇辄迁,至都下有‘车载斗量,杷椎碗脱’之谚。”又谓:“刺史非三载以上不可徙,宜课功殿,明赏罚。”后嘉其直,不能用也。时吏横酷,淫及善人,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作《思慎赋》以刺时。

累迁凤阁舍人,兼修国史。中宗时,擢太子率更令。介直自守,累岁不迁。会天子西还,子玄自乞留东都。三年,或言子玄身史臣而私著述,驿召至京,领史事。迁秘书少监。时宰相韦巨源、纪处讷、杨再思、宗楚客、萧至忠皆领监修,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而萧至忠数责论次无功,又仕偃蹇,乃奏记求罢去。因为萧至忠上书,言著史之“五不可”,又言:“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 萧至忠得书,怅惜不许。楚客等恶其言诋切,谓诸史官曰:“是子作书,欲致吾何地?”

始,子玄修《武后实录》,有所改正,而武三思等不听。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乃著《史通》,讥评今古。徐坚读之,叹曰:“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开元初,迁左散骑常侍。会其子为太乐令,抵罪,子玄请于执政,玄宗怒,贬安州别驾。卒,年六十一。子玄善持论,辩据明锐,视诸儒皆出其下,朝有论著辄豫。殁后,帝读《史通》,称善。追赠工部尚书,谥曰文。         

(取材于《新唐书》)

注释:①论次:编写。②偃蹇:困顿艰难。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宜课功殿,明赏罚课:考核

B.擢太子率更令擢:提拔

C.楚客等恶其言切切:恳切

D.朝有论著辄豫豫:通“与”,参与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及闻为诸兄讲《春秋左氏》

为史氏者宜置此坐右也

B.公卿被诛死者踵相及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乃奏记求罢去

项王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D.自以为见用于时而志不遂子玄请于执政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妄受不为忠,妄施不为惠

(臣子)随便接受官职不是忠诚,(君王)任意授予官职不是恩惠。

B.子玄悼士无良而甘于祸

刘子玄为士人没有良知并甘心于这种祸乱之状而感到哀伤。

C.子玄病长官多,意尚不一

刘子玄苦于长官太多,想法、观点不能统一。

D.朝廷厚用其才而薄其礼朝廷虽然重用他的才能,但却鄙薄他的为人。

小题4: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刘知几少年时对《左传》颇感兴趣,听讲后还能辨析疑难。父亲了解了他的想法之后就答应教授他《左传》。

B.刘知几因为萧至忠多次指责他编史无成效,加上仕途不顺等原因曾自请离职,萧至忠最终并未答应刘知几的请求。

C.刘知几在编写《武后实录》时,因为意愿不能实现,于是就写了《史通》来讥评今古,引来徐坚等人的不满。

D.刘知几自视极高,在史学方面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后因替犯罪的儿子求情而遭贬。去世后,皇帝还是肯定了他的史学贡献。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切:严厉)

小题1: 两个“相”都是“互相”的意思。(A项 第一个“为”,介词,给;第二个“为”,动词,写。C项第一个“乃”,副词,于是,就;第二个“乃”,副词,仅仅,只。D项第一个“于”,介词,与“见”组合,表被动;第二个“于”,介词,向。)

小题1:(“薄其礼”理解错误,应该是“在礼节待遇上却欠缺优厚”)

小题1:(徐坚并没有不满,而是高度评价了《史通》的价值)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