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三言两语,随时随地,发发言论,“晒晒”观点……继论坛、博客之后,“微博”作为又一个网络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平台,正日渐流行。“您织围脖(与”微博“谐音)了吗?”成了网民间最时尚的问候语。由于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等发表简短言论,“微博”也成为2010年“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参会记者们传递民意、发表意见、反馈信息的一种新渠道。

结合材料请回答:

(1)“微博”的流行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发表“微博”是我们的权利,这种权利不应受到任何限制。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你要发表“微博”,说说你会注意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说明我国法律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也说明了我国公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明显增强。

(2)这种说法是不对的,行使权利不能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并且只能采取合法的方式。

(3)①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②不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③用语文明,遵守社会公德等。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