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综合性实践活动(12分)

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6周年,凤凰中学八年级(1)班将开展一次以“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准备工作。

小题1:【妙解汉字】“武”字与战争密切相关。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把“武”解释为“止戈为武”,这一解释反映了古人向往和平幸福生活的情感。“伐”字也与战争有关,请你推断它的字义: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小题2:【品味文化】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与战争有关两句相连的古诗(词);并列举一部课外阅读过的以战争为题材的小说或一场战役。(3分)

答:诗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列举的小说或战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小题3:【感悟和平】阅读材料回答:(2分)

中国雕塑家遥远创作的世界和平女神像坐落在诺曼底登陆战场遗址。

世界和平女神像高10米,重16吨,用不锈钢制作。她那舞动绸带的双臂一前一后的舒展着,高举的左手上一只和平鸽展翅欲飞。在微风中展开的飘带与女神的双臂连为一体,远远望去,好似中国的“中”字、和平的“平”字,又像英文单词WORLD(世界)的第一个字母“W”和VICTORY(胜利)的第一个字母“V”。

从摘文中推断“世界和平女神像”造型的意蕴?(不超过20字)

小题4:【抒写心灵】活动中同学们自主搜集材料,创办了《世界何时铸剑为犁》专刊,他们设计了这样一些栏目:

【栏目一】浸着血与泪的往事。

收录了熟悉的战争故事,触目惊心的历史惨剧,并配有图片。

【栏目二】战争智慧,是杀戮,还是自杀?

收录了战争诗词、军事成语、名人名言、兵法谋略等内容。

【栏目三】今天,战争并没有远离。

同学们从网络、报刊上摘录了当前某些国家之间的军事动态及令人震惊的战争新闻。

【栏目四】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栏目里同学们表达了对和平的期盼、对维护和平的思考。

请你从上列四个栏目中任选一个,为它写上一段80~100字的导读文字。(5分)

我选择【栏目__________】来写。

答案

小题1:砍杀、攻打。

小题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战争与和平》《红日》等。

小题3: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世界和平终将实现(意思接近、字数符合要求即可)

小题4:栏目一 这里我们看到的是炮火与屠刀下鲜红的血,感受到的是炮火与炮火对峙的悲壮,印在我们心里更多的是国土和母亲屈辱和伤痛的泪,战争我们不需要!

栏目二 战争文化是血泪滋养的文化,兵法谋略究竟是用来杀戮还是用来消除仇

恨?人类为什么非要拥有这些智慧?为了厮杀?还是自杀?

栏目三 当我们正在优美的校园散步的时候,我们享受着安宁与幸福,在很远的地方,我们的同龄人正在饱受成长的煎熬,流血流泪,无家可归。

栏目四 我们是朋友,我们是兄弟,我们是彼此热爱着的亲人。我们的心灵应该洋溢着暖暖的春意,我们的脸上应该折射出人生的甜蜜,记住:爱是幸福,恨是灾难!

小题1:

题目分析:根据汉字造字法了解,“伐”字由“人”与“戈”构成,“戈”为古代兵器,由此推断“伐”与“攻打”有关。

小题2:

题目分析:注意本题目是两个答点,写出有关战争的诗句和小说(或战役),根据知识积累判断即可。

小题3:

题目分析:从材料中对雕塑造型介绍提到的文字形象分析概括其寓义。

小题4:

题目分析:选一个栏目,紧扣栏目名中的文字,体会其含义,从“和平”这具意义上发表感想。

材料题

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并不存在唯一的、普遍使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

材料一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希腊地区没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广阔的平原,而具备这些天然条件,并合理开发和利用,是供养如中东、印度和中国所建立的那种复杂的帝国组织所必需的。在希腊和小亚细亚沿海地区,只有连绵不断的山脉,这不仅限制了农业生产率的提高,而且把陆地隔成小块。

材料三 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总统乔治·布什国庆日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希腊的地理特点。与古代中国相比,这种地理特点对希腊的政治体制造成的影响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一和材料三呈现的两种政治模式有何共性?古代希腊雅典的民主制与近代美国确立的民主制有着怎样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