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
[说明]
F公司成功中标S市的电子政务工程。F公司的项目经理李工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目的工作进行了分解,并参考以前曾经成功实施的W市电子政务工程项目,估算该项目的工作量为120人月,计划工期为 6个月。项目开始不久,为便于应对突发事件,经业主与F公司协商,同意该电子政务工程必须在当年年底之前完成,而且还要保质保量。这意味着,项目工期要缩短为4个月,而项目工作量不变。
李工按照4个月的工期重新制定了项目计划,向公司申请尽量多增派开发人员,并要求所有的开发人员加班加点工作以便向前赶进度。由于公司有多个项目并行实施,给李工增派的开发人员都是刚招进公司的新人。为节省时间,李工还决定项目组取消每日例会,改为每周例会。同时,李工还允许需求调研和方案设计部分重叠进行,允许需求未经确认即可进行方案设计。
最后,该项目不但没能4个月完成,反而一再延期,迟迟不能交付。最终导致S市政府严重不满,项目组人员也多有抱怨。

请简要说明项目进度控制可以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①进度报告 ②进度变更控制系统
③绩效衡量 ④项目管理软件
⑤偏差分析 ⑥进度比较横道图
⑦资源平衡 ⑧假设条件情景分析
⑨进度压缩 ⑩制订进度的工具
进度控制是监控项目的状态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以及管理进度变更的过程。它依据项目进度基准计划对项目的实际进度进行监控,使项目能够按时完成。有效项目进度控制的关键是,监控项目的实际进度,及时、定期地将它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并立即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项目进度控制必须与其他变化控制过程紧密结合,并且贯穿于项目的始终。当项目的实际进度滞后于计划进度时,应及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根源并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对进度的控制,还应当重点关注项目进展报告和执行状况报告,它们反映了项目当前在进度、费用、质量等方面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情况,是进行进度控制的重要依据。
项目进度控制可以采用的技术和工具见表8-9。

表8-9 项目进度控制采用的技术和工具
技术说明
①进度报告制订统一模板的项目进度报告,检查当前的完成情况。项目进展报告及当前进度状态需包含实际开始与完成日期,以及未完计划活动的剩余持续时间。如果采用挣值分析,则需要包含有正在进行的计划活动的完成百分比
②进度变更控制系统该系统规定项目进度变更所应遵循的规则,包括书面申请、追踪系统,以及核准变更的审批级别。将进度变更控制纳入综合变更控制系统,综合控制相关变更
③绩效衡量计算进度偏差(SV)与进度效果指数(SPI),数量化偏差情况。SV和SPI用于估计实际发生任何项目进度偏差的大小,以判断已发生的进度偏差是否需要采取纠正措施
④项目管理软件用于制订进度表的项目管理软件能够追踪、比较计划日期与实际日期,预测实际或潜在的项目进度变更所带来的后果
⑤偏差分析将目标进度日期同实际或预测的开始与完成日期进行比较;可以获得发现偏差,以及在出现延误时采取纠正措施所需的信息
⑥进度比较横道图图中每一计划活动都画两条横道,一条表示当前实际状态,另一条表示经过批准的项目进度基准状态。能直观地显示出何处绩效符合计划,何处已经延误,从而节省分析时间进度的时间
⑦资源平衡在资源之间均匀地分配工作
⑧假设条件情景分析用于评审各种可能的情景,以使实际进度跟上项目计划
⑨进度压缩用于找出后继项目活动能跟上项目计划的各种方法
⑩制订进度的工具可以更新进度数据,并把进度数据汇总到进度计划中,从而反映项目的实际进展,以及待完成的剩余工作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 ~ 17题。 听雨叶延滨写下这个题目,便不自觉地在心里吟诵起那些熟悉的诗篇,而且大多是古人的句子。雨,大概是古典的。而且常常当人们进入一种诗化的境况,才会从喧嚣的市井声浪里逃出来,逃出来的耳朵才能听雨。听雨有三个条件:第一是心静而神动,心静者不为市井或朝野的得失荣辱而悲喜,心平如水,不起波澜;神动者,是心神与自然呼应,天地万象,胸中百感,互交互合。第二是独处一室,或书房与书为侣,或山中小亭坐对群峰。第三是有雨。说到这里,话题的主角就出来了,听雨者,与雨为友,其喜怒哀乐,无不是因雨而起。我赶走那些如雨脚一般敲击我心窗的诗句,它们虽美,但吟哦的是他人心曲。雨声已经伴千载百代的人,抒发自己的情怀。像永不退场的乐师,耐心地为一个又一个的登台者伴奏,他只是在人们不觉察之中,调动自己的琴弦。“疏雨漏梧桐,春水洗杏花,剑门斜雨 ,古城涤尘轻。……”这些都是人们久唱而常新的曲子,它们让我们只能相信,雨声是个能为每一个人伴奏的好乐师。这是六月,久旱无雨的京城,下起第一场透雨a雷声沉沉地滚过,把都市里嘈杂的市声驱走,然后是闪电,是风。好风啊,让窗外一排高高的杨树,起舞俯仰地欢迎,满世界都是叶子的笑声!然后急急敲下一排雨脚,如碎玉,如奔马,如瀑布狂泻——……我躺在床上,听雨声从窗外跳进屋里来,又沿着白石灰抹的老墙往上爬,爬出一道道渍印。这是我最早的记忆,好像是我们搬进那座南方老城一条叫斌升巷的窄街。那是一个旧公馆,房子是木结构为主的,木框里砌上转抹上白灰。我们的房子背墙临街,墙的上部有 两只小窗,用来通气透光的。小窗很高,又从不开,布一张挂满灰尘的蛛网,让人想到许多故事。故事是雨声送进来的,这是我对这个世界最早的印象:雨夜里两只高墙上的窗,窗上挂着一张蛛网,网不住的雨声和更声漏湿了童年。(前两年我调出这个城市,妻子说我不喜欢这个让雨水锈满青苔的老城。)……我有一段让大雨泡着的记忆,那是1966年秋。那年本是我参加高考升大学的日子,“ * * ”一声炮响,升学成了泡影,父母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了出来,我被派到川滇边界山区农村“搞社教”。正是屋漏偏遇连阴雨的时候,在山区待的几个月,也没有见到几回晴朗的天。心里下着雨,外面也是雨,风声雨声,让人心怵。山区搞运动,免不了天天晚上的会。山里人住得分散,一家守一个山头,我这个小工作队员,每天就戴一顶大斗笠,提一盏马灯,风中雨中满山地转悠。田坎又窄又滑,一下雨就变成了鳝鱼背,真不知一天摔多少跤。啊,这也许是我命运的象征:漫天风雨,长夜窄路,一盏孤灯,一张不知是雨水还是泪水洗了百遍的脸。(到现在说到 “ * * ”,我的耳边就响起一片暴雨在一只斗笠上踢踏的声浪。)……我对雨声的记忆不全是灰色的,有苦味的记忆,也有温馨的时候。那是在陕北,夏天终日在秃山峁劳作的我们,就像在火炉上烘着的红薯,每天都盼望着天上有块能下雨的云。高原的雨少,下一次就真叫恩赐。下雨可以不出工,可以凉凉地躺在炕上,听雨声让高原有了笑语,听苞谷拔节的脆响,让自己干涸的心,也有一个绿草般的梦。(庄稼人听雨能听出的快乐,这种快乐进城后就少了,至少不 是那带着土味和草味的快乐了。)听雨,是听时间的脚步声,只是各人有各人的雨声,这是我刚刚想明白的。(有删改)

文中三个段落末尾的内容为什么用括号作了标示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