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综合性学习。(8分)

在历史长河中,无数风流人物博览群书,而“漫游”山川大河,是他们所读的又一部书。

【材料1】孔子可称漫游的鼻祖。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在鲁国周边游学。但由于时局不好,结果只能在黄河边上感慨:“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命也夫!”

【材料2】李白堪称最能漫游的大师。他25岁即“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一生足迹遍及祖国,直到62岁病逝。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杜甫(杜工部)青年时期都在漫游中度过,他在登临泰山后写出早期最有名的诗歌《望岳》。而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寄情山水,走遍永州的名胜,写出了《小石潭记》等名篇。还有陆游(陆放翁)在四川做官时走遍了四川,观赏了几乎所有的名胜古迹,写了不少名篇佳句。

【材料3】漫游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使诗人的胸怀变得更加开阔。杜甫在《昔游》中写道:“寒芜际碣石,万里风云来。”这首诗写得荡气回肠,气势磅礴。孟浩然也有壮阔浩然之笔,他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小题1:请运用【材料2】,对出下联。(2分)

上联:柳司马被贬永州游石潭             下联:                 

小题2:仔细阅读以上三则材料,说说你的探究发现。(3分)

小题3:孔子在漫游和讲学过程中的许多言论,带给我们做人的启示。有同学就此在“学生贴吧”上发起讨论,请你也发个“帖子”。(要求:须引用课文《<论语>十则》)中内容。(3分)

1楼:《论语》中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教会我在学习过程中要经常复习,并且在复习中有新的领会。

2楼:读了《论语》后,我知道,自己不被人知并不重要,走自己的路,做自己所当做;而如果自己不了解别人,轻者珠玉错投,重者为虎作伥。这就是孔子说的“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楼:                                                                     

答案

小题1:杜工部登临泰山作望岳  或  李太白仗剑远游梦天姥 或 陆放翁走遍四川看名胜 (符合“对联”特点,“宽对”即可。)

小题2:古代文人都喜爱漫游。漫游不仅增长了见识,而且使诗人的胸怀变得更加开阔。被贬偏远地区做官的文人还常常寄情山水。(评分标准: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

小题3:孔子说过:“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让我们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评分标准:有自己的观点,能围绕《论语十则》的一则,进行简单的理由阐述;能引用材料中的语录言论,就可得1分。)

小题1:

题目分析:运用【材料2】,对出下联,而材料二主要是写了几个名人在人生当中的一些亲身经历。结合所学知识,取全下联,这类题型注重知识的视野和积累,及考生的学以致用。在平时的学习过程当中,不仅要学习,还要积累,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

小题2:

题目分析:很明显,本题从三则材料中,归纳内容要点,也可以从其内容上分析,再进行自己的一些创新观点。这种题型只要认真阅读,是非常简单的,相对于一般的考生来说,都是可以拿到分的。

小题3:

题目分析:这题主要是考查考生平时的学习积累和阅读视野,如果考生平时较认真积累,那么这道题是相当简单的。《论语十则》中有许多非常具有哲理的名句,如果考生平时能够背诵出来,那么这一题就非常容易了。

多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