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告子曰:“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曰:“水信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孟子·告子上》)

②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

【注】颡:额头。

小题1:下列对选段①的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告子认为人性无善恶之分,人性的善恶是由环境条件决定的,不是先天就有的。

B.孟子以“水之就下”比喻人性本善:人性没有不善的,就如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C.孟子先肯定了告子的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对告子的观点作了补充和发展。

D.选段中孟子的人性本善的观点与“仁义礼智,非由外烁我也,我固有之也”(《孟子·告子上》)的观点一致小题2:结合上面两个选段,谈谈孟子与孔子在主客观对人的作用这一问题上的不同看法。(3分)

答:

答案

小题1:C

小题2:孟子看到客观世界对人的制约,认为人性本善,如果变得不善,那是外力所为。而孔子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他认为达到仁要靠道德的自觉和不懈的努力。(3分)

小题1:(孟子肯定的只是告子“水无分于东西”的说法,并没有肯定他关于人性的观点,也没有对告子的观点作补充和发展)(3分)

小题2:略

参考译文:①告子说:“人性好比湍急的水,在东边开个口就往东流,在西边开个口就往西流。人性本来就不分善与不善.就像水流本来不分向东向西一样。孟子说:”水流确实不分向东向西的,但难道也不分向上向下呜?人性的善,就好比水朝下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的,水没有不向下流的。水,拍打一下叫它飞溅起来,也能使它高过人的烦头;阻挡住它叫它倒流,可以使它流到山上。这难过是水的本性呜?是形势导致这样的。人可以使他变得不善,他本性的改变也正像这样。”②孔于说:“难道仁德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