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不妄举动,然世颇以名节讥之。

(节选自《南史·列传第十八》)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尚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尚:娶……为妻

B.累迁秘书丞迁:升职

C.莫不延首目送之延:邀请

D.珍奇寻又叛寻:不久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因求请见,出金示之/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

B.此人大惧,收金而去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以无累之神,合有道之器,不可得已/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明帝加以重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褚彦回的父亲带领随从们解救掉到井里的牛,场面喧闹混乱,褚彦回不喜欢这种场

面,所以放下帘子来阻隔外面的混乱和喧闹。

B.褚彦回到袁粲家参加聚会,在风月和美的凉爽秋夜展示了自己高超的琴艺,得到了

王彧、谢庄的高度赞扬,这说明褚彦回具有很高的音乐修养。

C.明帝在遗诏中任命褚彦回为中书令、护军 * * ,让他和袁粲共同接受遗命,辅佐幼主,但明帝更属意于褚彦回,由此可见皇帝对褚彦回的器重。

D.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由于不能阻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而受到别人讥讽。小题4:(1)用斜线/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4分)

又 有 门 生 盗 其 衣 褚 彦 回 遇 见 谓 曰 可 密 藏 之 勿 使 人 见 此 门 生 惭 而 去 不 敢 复 还 后 贵 乃 归 罪 待 之 如 初。

(2)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褚彦回叙其事,而不言其名,时人莫之知也。(3分)

                                                                             

②褚彦回谓全其首领,于事已弘,不足大加宠异。(3分)

                                                                           

答案

小题1:C.延:伸长

小题1:A.(因:均为连词,相当于“于是,就”讲。B.而:前者是顺承关系连词,译为“然后”,后者是转折关系,“然而”。 C.之:前者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讲,后者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D. 以:前者是介词,“把”“用”,后者是介词,“因为”。)

小题1:D.(“褚彦回不能阻止王道隆、阮佃夫掌权”错误,是不能禁止他们做 * * 邪贿赂之事。)

小题1:(1)又有门生盗其衣,褚彦回遇见,谓曰:“可密藏之,勿使人见。”此门生惭而去,不敢复还,后贵乃归罪,待之如初  (断句共8处,一处0.5分,共4分)

(2)①禇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而”字1分,“莫之知”宾语前置1分,整句句意1分,共3分)

②褚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全”“首领”、“弘”、“足”各1分,共3分。)

褚彦回传

褚彦回小时候就有纯洁美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山,百姓都挑着担子站着(时刻准备逃跑)。当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让他的子弟们都穿着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的父亲,褚彦回当时十几岁,觉得很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非常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事之前的井里,褚湛之带着身边的人亲自营救,郡府之中吵吵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观看。又有一个门生偷了褚彦回的衣服,彦回碰见,对他说:“你可以秘密地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谢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对待他。褚彦回娶宋文帝的女儿南郡献公主为妻,官拜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多次升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的财产都送给弟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

宋明帝即位,多次升迁任吏部尚书。有人向他请求官位,秘密地在袖子里挟带一饼黄金,于是请求相见,然后拿出黄金给他看,说:“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你自然应该得到这个官位,不必凭借这饼黄金。如果一定要给我,我不得不(向上级)报告你。”此人非常害怕,收起黄金离去了。禇彦回说起这件事时,却没说出他的姓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待人接物总是极有风度法则。每次朝会,众位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曾经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极为凉爽,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持琴演奏《别鹄》的曲子,音调和谐,韵致和美。王彧、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打着节拍赞叹说:“用无牵无挂的神思,契合有节律的乐器,简直无法停止。”   

当时伧地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后来又请求投降,明帝授予他们高官。彦回认为保全他们的性命,在这件事上已经很宽大,不值得格外施加特别的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不久又叛乱。建安王刘休仁,人品才能都很美好,明帝和褚彦回谋划诛杀他,褚彦回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你真是痴愚,不值得和你商议事情。”褚彦回惧怕,因而奉旨行事。明帝驾崩,遗诏授予褚彦回中书令、护军 * * 的职位,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付,但明帝属意于褚彦回。褚彦回和袁粲同心协力处理政事,褚彦回倡导俭约,因此百姓很依赖他,后来王道隆、阮佃夫掌权, * * 邪贿赂之事盛行,褚彦回未能禁止。褚彦回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行动,但是世人多在名誉节操方面讥讽他。

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X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