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2005年12月,李某以自己为被保险人将家庭财产投保了一年期的家庭财产险,保险金额为8万元。保险期限自2005年12月10日至2006年12月9日。2006年2月5日李某外出,家中只留8岁的儿子。李某之子趁家中无人将过春节用的烟花爆竹拿出来玩耍,导致大火。所幸李某之子逃出门外,但其家庭财产遭受损失共计4万元。李某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保险公司拒赔。

问:本案中,保险公司是否有权拒赔?请说明理由。

答案

参考答案:

保险公司应赔偿李某的损失4万元。理由如下:(1)在家庭财产保险中,凡保险财产由于被保险人或者其家庭成员的故意行为造成的损失,保险公司不负赔偿责任。(2)李某之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李某未尽到监护之责,故其对保险事故的发生有过失责任。但李某的过失所造成的损失不属于本保险的除外责任。李某之子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行为不能视为故意行为,李某之子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失不属于本保险的除外责任。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后面下面的小题。

  汉代乐府所掌管的诗歌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专门供朝廷祭祀天地、宗庙的所谓“郊庙歌辞”,汉高祖唐山夫人所作的《安世房中歌》和武帝时所作的《郊祀歌十九章》都属于这一类,犹如《诗经》的“颂”。另一类是从各地采集来的“俗曲”,它们是一些流传于民间的无名氏的作品,是西汉乐府诗的精华,因为它们来自民间,所以后世称之为乐府民间歌辞,或乐府民歌。《汉书·艺文志·诗赋略》著录了西汉乐府歌辞的篇目,其中采自各地的乐府民歌共138篇,这个数目已接近《诗经》的《国风》。《汉书·艺文志》在著录各地“歌诗”的数目时,又有“声曲折”的著录,如在“河南周歌诗七篇”下,又有“河南周歌声曲折七篇”的记载。可见当时采集时是乐曲、歌词并录的,因年代久远,其乐曲已失传,保留下来的就是当时可以合乐歌唱的歌词。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有人说,汉之“乐府”即相当于周代的《诗经》;反之亦可以说,周代的《诗经》即相当于汉代的“乐府”。

  汉乐府民间歌辞,两汉文献中没有记载,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多有散失。搜罗完备的,则是宋代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乐府诗集》中将自汉至唐的乐府诗,按照各自音乐的不同,分成12类,汉乐府民歌主要保存在其中的“鼓吹曲辞”、“相和歌辞”和“杂曲歌辞”三类中,约60首。再合以《汉书·礼乐志》所载的《安世房中歌》《郊祀歌十九章》,就是现存的两汉乐府的全部了。在写作年代上,《安世房中歌》和《郊祀歌十九章》》最早;鼓吹曲辞中的《铙歌十八曲》是西汉时的作品;相和歌辞中的汉乐府民歌则大部分产生在东汉,是“汉世街陌谣讴”;杂曲歌辞中所录的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

  汉乐府民歌与基本上是四言体的《诗经》不同,从句式上说,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但重要的是两种,一是杂言,这类作品没有固定的章法,句法自由多样,长短随意,整散不拘,自有一种跌宕起伏的气势,它发展到唐代则形成为自由奔放的“歌行”体。另一种是五言,完整的五言诗在汉乐府民歌中已有相当的数量。五言诗虽比四言只多一个字,但却能够把单音词与双音词有机地搭配起来,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增强了表现力,五言诗最终发展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

1.作者说汉乐府的“郊庙歌辞”犹如《诗经》的“颂”。对这样类比的用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专门为皇家服务的庙堂文学。

B.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和神灵的功德。

C.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是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文人创作。

D.说明汉乐府的“郊庙歌辞”不能代表乐府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成就。

2.对“歌诗”和“声曲折”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当时流行的乐府音乐。

B.“歌诗”指乐府民歌,“声曲折”指为乐府民歌写的歌词。

C.“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歌词,“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曲谱。

D.“歌诗”指乐府民歌的曲谱,“声曲折”指乐府民歌的歌词。

3.第二段中作者介绍了两汉有代表性的乐府诗产生的时间。“杂曲歌辞中所录汉乐府民歌产生最晚,已出现不少文人的五言诗。”由此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歌作者由民间诗人为主逐渐发展为专业诗人为主。

B.汉乐府民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对文人创作产生了影响。

C.汉乐府民歌对五言诗的产生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D.汉乐府民歌创作纵贯两汉是中国文学史光辉灿烂的一页。

4.对本文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乐府民间歌辞的内容,《汉书·艺文志》作了收采,两汉其他文献中没有记载。

B.就诗与音乐的关系、诗歌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而言,汉“乐府”相当于周代的《诗经》。 

C.汉“乐府”《国风》有138首诗,这个数目与《诗经》中《国风》的数目接近。

D.汉乐府民歌以杂言诗居多,这种杂言诗不讲章法,句式自由随意,气势起伏跌宕。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