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

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一本名著、一部电影、一台话剧、一首歌曲,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虽历经久远年代,但至今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可称之为“经典”。“经典”作品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正因如此,中国人谁没读过四大名著?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又怎么能少了《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倘若少了其中的一部,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而任何一部“经典”作品的诞生,作者耗尽毕生心血,经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有的甚至一生磨一书,一生磨一戏,一生磨一歌,创作者为此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不知从何时起,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热情之高,速度之快,集数之多,声势之大,令人瞠目结舌,惊讶不已。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今天有位大手笔改编了某某名著,明天又一大导演改编了某某电影。其实,充其量是把不足两小时的电影拉长为电视连续剧,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何以如此?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至于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等等,似乎大可不必在意。反正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死人不会与活人打官司,何必较真呢!这就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其实,恰恰相反。比如,一些革命史的文艺作品,广大读者和观众知悉历史,当年参加南征北战的老战士尚健在,这么一来,新编经典越多,笑话越多,弄得那些穿帮的大编导们狼狈不堪,不知如何应对。这些年,连续新编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反响平平,就是例证。“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也不知缘起何日,各地又冒出了文化“啃老”的怪现象。只要读读新闻就不难看到,这些年名人故里纷争四起,从黄帝故里、姜尚故里、老子、庄子故里之争到曹操、华佗故里之争。从赵云故里、诸葛亮耕地之争,发展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于是,有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对此现象,人们称之为文化“啃老族”。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其实并不尽然,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厚古薄今,对当今文化不自信者有之;盲目开发、受利益驱动者有之;热衷做表面文章,一味追求政绩者有之;仿佛一旦争到了名人故里,便有了猎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身价倍增,门票大涨,不尽财源滚滚而来。其实,错矣。对于名人故里、古人坟墓,理应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这才是当务之急。

依我看来,“经典”新编,切莫急功近利,一哄而起;文化“啃老”,切忌躁动,蜂拥而至。只有慎之又慎,不为金钱所动,才能使“经典”神韵无穷,历史遗存光彩夺目,闪烁着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而仰之。

(节选自2010年10月8日《人民日报》)  

小题1:从原文看,下面对“经典”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无论是名著电影还是话剧歌曲,只要当年在民众中产生巨大影响,历经久远年代,仍百读、百看不厌,传唱不衰者,都可称之为“经典”。

B.《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和《水浒传》四大名著的产生,是一个时代的象征,更是一代人的骄傲,所以它们是中 * * 的“经典”作品。

C.在读书人乃至普通人家的书橱里如果少了四大名著甚至少了其中的一部,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就不像真正的读书人家。

D.“经典”作品的诞生,需要不断推敲,反复修改,数易其稿,精益求精而成,甚至创作者为此耗尽毕生心血,因而“经典”作品才能神韵无穷,令人景而仰之。小题2:下列的说法,符合作者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只要触目众多媒体便可得知,影视圈掀起了“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其实都是添枝加叶,胡编乱造,张冠李戴,偏离原著。

B.影视圈掀起的“经典”热,刮起了改编风。热情高,速度快,声势大,却不去尊重“经典”原创、注重史料真实、慎重改变情节,究其原因,诸多“经典”作者早已作古。

C.“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绝非一日之功,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赢得一片掌声和满堂喝彩的。

D.文化“啃老”,虽然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对古代名人的尊重,但是在“复古热”的背后暗藏着不便言明的诸多动机,这些都无益于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小题3:下列理解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没有渊博的知识,缺少表演手法和创新能力是很难将“经典”作品的改编成功的。《野火春风斗古城》、《山间铃响马帮来》、《永不消逝的电波》等改编,反响平平,恰恰说明了这一点。

B.近年来名人故里纷争四起,出现五省七地争二乔、三省四地争曹雪芹,甚至跨国界的两国四地争李白故里。这些地方,言必古人,艺必古典,以此炫耀当地历史之悠久,文化底蕴之深厚,其真正的动机却并非如此。

C.重视传统文化,尊重古代名人,需要重温历史、继承传统,取其精华,发扬光大,以名人、古人的聪明智慧教育后人开拓创新,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化精品,这样才能无愧于我们伟大变革的时代。

D.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急功近利,一哄而起的“经典”新编,浮躁短视,蜂拥而上的文化“啃老”,都不能使“经典”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更不能使文明和智慧光芒的“文化”世代流传,令人景仰。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1:

题目分析:论述类文体阅读的命题主要从概念、判断、推理三个角度命题,概念注意“答非所问”“内涵、外延不准”“误划类别”“张冠李戴”;判断类注意“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曲解文意”;推理注意“强加因果”“强行推理”等错误。答题的关键是审清题干、找准区位、对读原文、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对应的原文是“似乎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而选项是“就缺失了家庭的文化气息”,把“似乎”变为“就”,混淆了逻辑范围。

小题2:

题目分析:选项A对应的原文是“其中,不乏添枝加叶……”而选项把“其中,不乏”变为“都是”错,混淆了范围;选项B原文只是“给胡编乱造者吃了颗定心丸”,并非唯一原因,而“说穿了,就是金钱驱动,利益所致,改编越长越来钱,导演名声响天下,演员身价百倍升”才是真正的原因,选项曲解文意、以偏概全;选项D对应的原文“文化‘啃老’,表面上看是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而选项“体现出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混淆了范围。

小题3:

题目分析:选项D对应的原文“依我看来”选项变为“大凡上了年纪或稍有文化知识的人”张冠李戴。

问答题

1.2003年4月初以来的一个月内,中国已有120多名中央和地方官员因为防治非典型肺炎不力而受到惩处,范围涉及全国近一半的省、直辖市、自治区。中 * * 组织部一位官员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中国首次在突发灾害事件中,就同一问题连续地、大范围地处分失职官员。社会各界乃至国际舆论普遍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为切实转变政府工作作风而采取的措施,得到了广大民众的拥护。”来自北京、河北、山东、重庆、内蒙、浙江等15个省、市、自治区的信息表明,不少官员受到了撤职的处分,还有一些人被停职、警告、降级、通报批评。他们受处分的理由,有的是部署防治非典工作不力,有的是擅离职守,还有的是迟报、瞒报、漏报疫情。被免职的人员中,包括原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原北京市市长盂学农这样的省部级高官。2.2003年4月初,河北涿州市东城坊镇一位50多岁的妇女,到北京一家医院陪护患脑血栓的丈夫。十几天后,这位妇女返回涿州后,很快出现了发烧症状,先到附近诊所输液,后到当地医院治疗, 4月26日被送到保定市就诊,被确定为非典病人,于4月30日死亡。到目前已发现患者的丈夫、儿子、儿媳及雇的陪护工等人均被感染,分别确诊为非典或疑似非典病例。经调查认为,患者在涿州期间,由于有关领导和部门工作不深人,未及时排查,没有采取有力的措施,致使疫情传播,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与之相关的领导干部被处分。其中,涿州市委副书记王天琴、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振扛、副市长贾建勇、市卫生局长石政、市防疫站站长张德连被撤职,原东城坊镇书记、镇长、副镇长被免职。保定市委决定对涿州市委、市政府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做出检查。这是该市第二次对非典防治不力的干部进行处理。3.“一听被撤职,我差点晕倒。”原河北省涿州市委副书记王天琴震惊而伤痛地说。2003年4月初,涿州市一名非典患者到医院求治,由于有关人员拖延怠慢,导致患者死去,其3名家人及陪护人员也被感染。王因负有领导责任被撤职。“官当久了,真正为百姓着想反而少了。”王天琴泪流满面地说,她现在还感到愧对那几位染病者,很后悔没拿他们当亲人。4.河南省沈丘县留福镇皮营村农民王某,原在北京一家医院打工。2003年4月29日,王与其妻离京回到家乡。4月30日,二人先后乘公交车、三轮车到县医院看病。经医院发热门诊初步检查,怀疑其患有非典,随后二人入住县医院的隔离病房;5月1日下午6时36分,王被省、市专家确诊为非典患者。这是周口市发现的第一个非典病例。在此期间,沈丘县委、县政府及该县非典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未能及时对王某的行动进行监控,没有对和他接触过的人员全部采取果断的隔离措施,也没有对其所乘坐的公交车、三轮车及乘客进行认真排查控制。周口市委认为,中共沈丘县委书记束子成、县委副书记刘权面对严峻的非典疫情,组织领导不力,工作措施不到位,造成了非典防治工作的被动。2003年5月 8日,束子成、刘权同时被免除党内职务,刘权的县长职务任免也将按法定程序办理。5.为加强非典型肺炎的防治工作,河南省鹤壁市新城区从2003年5月3日始,出台了严格的奖励处罚措施:凡市民举报预防非典相关违规之举,一经查实,除对责任人严厉查处外,同时举报者也可领取3000元的鼓励奖。6.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女村民何某,2003年4月22日下午随其丈夫驾驶私家车从北京启程,23日中午回到家。5月1日她自感发热,伴头痛,由其丈夫驾车送安庆某医院就诊,当时由于该患者胸片正常,被当班医生诊断为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医嘱带药回家治疗。5月3日夜,又感不适,4日凌晨被其丈夫再次送到该医院就诊,5月5日上午被诊断为非典病例。据调查,怀宁县茶岭镇领导对于从非典疫区返乡民工组织跟踪监控工作不到位,负有领导责任。5月6日怀宁县委做出决定:分别给予该镇镇长黄某某、副镇长曹某某行政警告处分;给予该村驻点干部、镇宣传委员徐某某撤销党内职务处分。7.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人民医院医生廖知见于2003年4月27日接到前往发热门诊导诊任务,行医多年的廖知见拒不服从,还表示“我不去,你们又能怎样 ”经院领导多次劝诫后她仍不予理睬。鉴于此,芙蓉区纪委按照相关规定开除廖知见公职,并责令停止一年以内执业活动。此外,芙蓉区疾控中心三名医务人员也因为工作时间玩忽职守受到查处。4月28日下午,芙蓉区疾控中心职工历某、田某接到省委机关医院非典疫情电话,没有引起高度重视,仅以一般电话处理。16时15分,省委机关医院将传染病报告卡传真至该中心,值班医生胡某直至17时30分才将此事告知科主任。历某、田某和胡某等3人分别被予以通报批评和行政警告处分。目前,长沙市因为抗击非典不力被处分的国家工作人员已达11人。8.2003年5月1日下午,从广东深圳来的吕姓两姐妹因发热到湖南省株洲市三医院就诊,株洲市卫生局根据专家组和流行病学调查组会诊的意见,迅速向市三医院院长王卫平下达指示,要求该院将两位病人留院隔离观察、防护消毒并进行治疗,而王卫平却通过不正当方式,将两位发热病人转往其他医院。5月5日,王卫平被就地免去院长职务。9.内蒙古一批在防治非典过程中的违法违纪人员受到处分,到2003年5月3日,全区共处理涉及非典防治工作方面的人员66人,其中干部63人。据介绍,受处理的63名干部中,其中县级干部3人,科级干部12人,一般干部48人。给予纪律处分37人,已被停职拟给予纪律处分9人,组织处理12人,通报批评4人,行政处罚1人。给予纪律处分的37人中,其中留党察看6人,撤销党内职务1人,党内严重警告和警告11人。行政撤职7人,降级10人,记大过以下行政处分10人。组织处理的11人中,其中免职5人,辞退3人,其他处理的4人。10.2003年4月21日上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防疫指挥部命令交警支队回民大队设立在公主府的防疫检查站立即挪位,到下午仍未执行命令,暴露出交警支队回民大队存在警令不畅的问题。为此,市交警支队批评了回民大队领导,并停止了该大队公路巡逻中队长陈高峰的职务。11.2003年5月1日下午,内蒙古呼和浩特公交分局二大队副大队长巴特尔、治安岗勤大队八中队中队长齐晓军、民警杨五七等三人在执行防疫检测工作时,不按规定对过往车辆及人员检测消毒。公交分局党委决定免去齐晓军、巴特尔的职务,并停止其三人执行任务。呼和浩特市赛罕分局太平庄派出所所长常识、教导员刘越明在抗击非典的特殊时期,擅离职守,无故脱岗,分别被免去所长、教导员职务。12.2003年4月28日中午12时,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公喇嘛乡姑于板防疫站值班的和林格尔县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徐裕、张建军擅离职守,致使该防疫站检测失控。据此,中共和林格尔县纪委给予徐裕留党察看一年的党纪处分,和林格尔县监察局分别给予徐裕、张建军行政降级处分。13.宁夏中宁县近日决定给予擅离非典防治岗位的副主任医师祝某某留党察看一年和行政降级的党、政纪处分。祝某某系中宁县人民医院中医副主任医师。自宁夏预防非典疫情的工作开展以来,中宁县在当地一旅游点设立了“非典”可疑病人临时留验站。4月25日,祝某某被中宁县人民医院选派到留验站进行疫病监控工作。下午4时30分左右,祝某某违反隔离留验站的现场工作纪律,身穿没经消毒处理的防护服,擅自离开留验现场,导致留验人员心理恐慌,留验现场混乱无序,给留验站的工作造成了恶劣影响。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