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实验题

“黑盒子”表面有a、b、c三个接线柱,盒内总共有两个电学元件。每两个接线柱之间只可能连接一个元件。为了探明盒内元件的种类及连接方式,某位同学用多用电表进行如下探测:

第一步:用电压挡,对任意两连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均不发生偏转;

第二步:用电阻×100 Ω挡,对任意两个接线柱正、反向测量,指针偏转情况如图所示。 

(1)第一步测量结果表明盒内__________。

(2)下图显示出了图(1)中和图(2)中欧姆表指针所处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___Ω;图显示出了图(3)中欧姆表指针所处位置,其对应的阻值是__________Ω。

(3)请在下图的接线柱间,用电路图符号画出盒内的元件及连接情况。

(4)一个小灯泡与3V电池组的连接情况如图所示。如果把图中e、f两端用导线直接相连,小灯泡可正常发光。欲将e、f两端分别与黑盒子上的两个接线柱相连,使小灯泡仍可发光,那么,e端应连接到__________接线柱,f端应连接到__________接线柱。

答案

(1)不存在电源

(2)1 200,500

(3)

(4)c,a

单项选择题

根据以下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990年以后,辽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了一个上升——下降——再上升的过程,其变动轨迹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90-1994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85扩大到2.14,收入绝对差额由714元扩大到1624元。第二阶段1995-1998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出现短暂回落。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2.1下降到1.79,收入绝对差额扩大的势头得到遏制,仅由1935元增加到2037元。第三阶段1999-2007年,城乡居民的收入比率由1.96再度扩大到2.58,城乡居民收入绝对差额由2398元扩大到7527元。
城乡居民收入比率变化轨迹与我国城乡改革的进程基本吻合。90年代以后,国家改革的重心逐步转向城镇,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和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城镇居民工资水平得到大幅度增长。1990-1994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6.5%,快于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2.6个百分点,致使城乡居民收入比率扩大。在1995-1998年期间,国家连续两次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农民纯收入高速增长,增长速度达到16%,快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比率连续4年下降。1999—2003年,由于种养效益低、收入来源单一、负担沉重等原因,农民增收进入最困难时期,其中1999年和2000年,农民收入甚至出现了负增长。2004年以后,得益于国家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农民收入增速回升,但仍未改变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在1999-2007年期间,农民纯收入的增长速度为7.1%,慢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4.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比率上升至2.58。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1994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高1624元

B.1998年辽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多79%

C.1990-2007年辽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有些年份虽然没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得快,但每年都是增长的

D.2004年以后,虽然国家有一系列支持农民增收的重大政策。但仍未改变辽宁农村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慢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的状况。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