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作家有三种死法。一日自然的死,二日痛苦的死,三日快乐的死。自然的死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一种普遍的死亡形式,没有特色,可以略而不议。快乐的死和痛苦的死不属于心脏停止跳动,是人还活着,作品已经或几乎是没有了!

作家没有了作品,可以看做是个人艺术生命的死亡、职业的停顿。

其中,有些人是因为年事已高,力不从心。这不是艺术的死亡,而是艺术的离休,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痛苦的死亡却不然,即当一个作家的体力和脑力还能胜任创作的时候,作品已经没有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各种苦难和折磨(包括自我折磨)所造成的。折磨毁了他的才华,苦难消沉了意志,作为人来说他还活着,作为作家来说他却正在或已经死亡。

这种死亡他自己感到很痛苦,别人看了心里也很难受。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昨天看见他在大会上作报告,下面掌声如雷;今天又看见他参加宴会,为这为那地频频举杯。昨天看见他在高朋申大发议论,语惊四座;今天又看见他在那些开不完的座谈会上重复昨天的意见。昨天看见他在北京的街头;今天又看见他飞到了广州……只是看不到或很少看到他的作品发表在哪里。

我不害怕自然的死亡,因为害怕也没用,人人不可避免。我也不太害怕痛苦的死亡,因为那时代已经过去。我最害怕的就是那快乐的死亡,毫无痛苦,十分热闹,甚至还有点轰轰烈烈。自已很难控制,即很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为我觉得喝酒不一定完全是坏事,少喝一点可以舒筋活血,据说对心血管也是有帮助的。作家不能当隐士,适当的社会活动和文学活动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对创作也是有帮助的。可是怎么才能不酗酒、不做酒鬼,这有益的定量究竟是多少呢?

怕只怕三杯下肚,豪情大发,嘟嘟嘟,来个瓶底朝天,而且一顿喝不上便情绪不高,颇有怨言,甚至会到处去找酒喝。呜呼,快乐地死去!

(本文摘自陆文夫的《快乐的死亡》)

下面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是()。

A.这篇散文,一事一议,短小精悍。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作家的三种死法,然后层层剥开,逐一论去,并重点剖析快乐的死亡,显得条理分明

B.作者认为,作家没有了作品就是艺术生命的死亡,“艺术的死亡”是可悲可叹的,而“艺术的离休”则是可贺可敬的。这是实事求是的看法

C.第五段“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巧妙地运用了反语,极具讽刺意味,引人警醒,发人深省

D.本文在语言运用上体现出一种质朴无华的文风,简练直白,干脆利落,富于变化。美中不足的是仅以作家为例,不免有一定的局限性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从原文中可知,“艺术的离休”也是作家没有了作品,即艺术生命的死亡,并且这只是“他自己无可自责,社会也会尊重他在艺术上曾经作出的贡献”,但并不是“可贺可敬”,所以选项B错误;“快乐的死亡却很快乐,不仅他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来也很快乐。”此句使用的并不是反语,所以选项C错误;本文是作者以作家身份来展开内容,但其实批判的是整个社会的这种现象,所以选项D错误。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1770年到1870年左右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全盛时期。……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理被无情地应用于工人阶级,对那些靠占有过日子的人不一定有用。罢工和集体谈判几乎受到普遍谴责。工会的数目很少,而且反抗资本主义的力量很脆弱。任何类似福利国家的形式都不为人们所容忍……”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行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民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也成为人民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演说

材料三 这本书《道德情操论》很长一段时间不引人注意,我觉得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他(亚当·斯密)有两次在《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里提到看不见的手,一只看不见的手是市场,一只看不见的手是道德。 ——温 * * 2009年2月1日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专访的谈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作为世界经济的龙头,当时西欧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哪些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不利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20世纪30年代的史实,为胡佛的担忧提供一个现实的例证。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类似问题,胡佛的竞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材料三,指出温 * * * * 强调道德的国际背景及道德的具体内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