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20分)

被 骗

[俄罗斯]米哈依尔·扎多尔诺夫

没有一辆出租车肯停下来。我都快冻僵了。我甚至想,要是有车快点把我送回家的话,我愿意付两倍的车钱。突然,有一辆空车像从地下冒出来似的停在了我面前。我扑了过去,还没等我说要双倍付钱呢,司机就从车里出来了。他打开车门后对我说:

“请上车吧!您冻坏了吧?”

“什么?”我没明白,身子甚至不由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

“我说您快上车吧。”他微微一笑说,“我把取暖器打开,要是不管用的话,我再给您一条毯子,您把腿裹上。”

我扫了一眼这辆车,顶灯、牌照都有,好像是出租车啊。

“我是去切尔塔诺沃啊,那可挺远啊!”我犹犹豫豫地说。

“切尔塔诺沃就切尔塔诺沃!远就远呗!”司机又温柔地一笑,“乘客要去哪儿,我们就去哪,走吧。”

我忐忑不安地钻进了车里。

“如果您同意的话,我们抄近路吧。”司机说。

“不用。”我一直保持着警惕性,“通常怎么走就怎么走吧。”

“好,您别紧张,休息吧。”司机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咱们该怎么走就怎么走。”

我的腿渐渐地暖和了起来。后视镜上方挂着的收音机里正在播放肖邦的乐曲,但我的心情一点也没轻松起来。“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我把手提包紧紧地抱在胸前想,“我应该坐在后座上,那儿能安全点儿。我有老婆,还有一对双胞胎,大孩子也才上学!”

司机首先打破了沉默:

“您喜欢肖邦的哪首曲子?”

“什么?”我正胡思乱想,一时没反应过来,为了不让他发现我的窘态,我赶紧补了一句,“我都喜欢,您呢?”

“我喜欢那首《寂静的夜》。”司机回答。

“他要把我怎么样啊?”我一听心里更害怕了,脑子迅速地转着,猜想着各种各样的可能,“想跟我多要点儿小费?还是要干别的?”

这时,司机又给我讲起了肖邦在巴利阿里群岛的那段生活。有时讲到兴头上,他还说起了英语,过一会儿醒悟过来了,又改说俄语。

“他怎么知道这些?”我心想,“一个开出租车的有那么多时间读这些东西吗?肯定没有!那谁有时间呢?在哪读的呢?难道是……”我的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他肯定是把真正的司机打晕、捆上、藏起来了,然后自己开车出来打劫了,抢够了钱就逃到国外去。听说,这种事经常发生。肯定是这么回事了!所以还学了英语。他在监狱里呆了肯定不止十年。咳!我认倒霉吧!钱都给他,只要他不杀我就行!”

“到了!”我正想得入神的时候,司机突然笑着告诉我。

我看了看窗外,又看了看计价器。确实是我家门口到了,而计价器上的车费比往次少很多。“他是个惯犯!就要动手了!”我想到这儿,小心翼翼地把钱递了过去,想尽快从车里逃出去。可车门怎么也打不开!而这时街上正好一个人也没有,就我们俩……

“别开车门。”司机温柔地说,“我还没……”

“我身上没钱了!就剩下点儿香肠了!”我喊了一句,准备用手提包自卫。

“我还没给您找钱呢。”司机打断了我的话,把钱递了过来。然后他下了车,绕到我这边,打开车门说:

“谢谢您!您到家了。祝您晚安!如有不周之处,请您原谅!”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我被骗了!真的被骗了!可到底怎么被骗了呢?我不知道。

我正发呆的时候,又有一个行人朝车跑了过来,急匆匆的问:

“司机,到梅德韦多克去吗?”

“您好!请上车吧!”司机走下车来,给他打开了车门。

那个人为难起来,不知如何是好,无助地看了我一眼,但还是钻进了汽车。车开动了。又有一个人“落网”了!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

(选自《青年文摘》)

小题1:根据全文,分条写出“我”怀疑司机是个坏人的理由。(3分)  

小题2:体会下面句子中黑体词的含义。(4分) 

又有一个人“落网”了。   

小题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小说中司机这一形象的特点。(3分)

小题4: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特色。细读全文,请梳理“我”心理变化的过程。(5分)                                         

小题5:有人把小说的结尾三段作了如下改动:

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一股暖流涌上心间。是的,生活中也许需要警惕,可是毕竟还有善意。我为自己一路的想法而感到羞愧。

又有一个人急匆匆地朝车跑了过去,我知道另一个相同的故事即将发生。

善意遍洒人间,真好!

请你从小说主题和情感的角度谈谈哪一个结尾更好,并说明理由。(5分)

答案

小题1:①主动停车(下车、劝我上车);②建议抄近路;③懂得音乐,会说英语;④车费比往常少。

小题2:“落网”本指坏人被抓。这里指这个客人会得到这个司机真诚周到的服务。诙谐的语言写出了“我”的轻松心情。(言之成理即可)

小题3:善良、真诚、热情、善解人意;博学多知;服务周到。

小题4:盼望 → 警惕 → 恐惧(害怕) → 惊愕 → 轻松(只是要点,应展开说明)

小题5:第一种观点:原文好。就小说的主题而言,小说是“形象大于思想”的艺术,“主题鲜明”很难说是小说的一个优点。原文的结尾通过我和司机的对话以及一个乘车人的神态反应,回避了直接揭示主题,使得文章含蓄生动有余味。就小说的情感而言,小说情感节制胜于放纵,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让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行为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更能打动人。

第二种观点:改文好。就小说的主题而言,改文更加明确、直接,有升华主题的作用。就小说的情感而言,改文表达了“我”对司机的敬意,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情感充沛却不过度,能够打动读者。

小题1: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文章情节概括的题目,对司机的怀疑要抓住司机的行为入手,然后注意文中“我”的心理变化。反应“我”的心理的句子有“身子甚至不由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我犹犹豫豫地说”“我一直保持着警惕性”“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准备用手提包自卫”,在这些句子前面找到司机的相应行为可以找到答案。

小题2: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的题目,通过全文看“我”对司机是一次误会,“落网”应是这个人又会享受司机的周到服务,表达我对司机的赞美之情。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概括人物形象性格特征的题目,答题时要从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中总结,也要注意作者和小说中他人的评价。分值较低,只概括即可,不用展开分析。

小题4: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文章结构脉络的题目,答题时抓住文中反应“我”心理变化的主要语句作答。重要语句有:“身子甚至不由自主地向后闪了一下”“我犹犹豫豫地说”“我一直保持着警惕性”“为什么他那么极力地劝我上他的车,现在还要走这条我不熟悉的路?”“在监狱!那儿有的是时间!就是说他是逃犯!所以他才这么热情,就是让人别怀疑他”“准备用手提包自卫”“我惊愕地呆立在人行道上”“但我的心情却随之轻松了起来”,提取这些语句中的关键词语可以概括出答案。

小题5:

题目分析:这是一道探究的题目,答题时最好顺应原文的思路作答,两种结尾不同的地方主要表现在原文含蓄,改换的比较直白,含蓄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直白便于表达情感,答题是观点要明确,然后阐明理由,做到自圆其说即可。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