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答案

参考答案:教师就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学生的知觉特点,避免先人为主。 人的知觉的整体有时会命使人偏离问题解决的方向,使思维陷入困境。特别要注意克制先人为主的倾向。 (2)定势。 定势是指心理活动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知觉定势即先前知觉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人的当前知觉。思维定势即先前思维活动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了解决当前问题的一种准备状态。定势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突出表现在“功能固定”上,对问题解决是一个很大的障碍。针对定势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克服定热的消极作用。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通过言语暗示,启发学生从定势中解脱出来;教育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和一些习惯倾向的消极影响。 (3)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与确定适当的动机强度。具备有关问题的丰富知识及运用知识于实践的丰富经验,均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活动,人必须具备相应的需要和动机。问题解决的需要和动机使人对问题的解决持积极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动状态。如果缺乏这种需要,动机或这种需要、动机太弱,就会对问题持漠然的态度,思维活动也不会活跃。在解决一般的问题时,要获得最佳的效率,动机强度应适中;在解决比较容易的问题时,动机应偏强一些;在解决很困难的问题时,动机强度反而应偏弱一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 个性差异问题解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个性倾向性及性格特征上。一个具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意志坚强、勤奋好学及创新进取精神的人,是能够克服困难,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的。反之,对问题解决往往持消极态度或容易使其工作半途而废。 其次,要发展学生的智力水平。学生的智力对问题解决也有显著影响。一个智力水平高的学生,在遇到复杂而困难的问题时,善于灵活而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促进问题的解决。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强学生,问题解决不仅效率高,还会找出新途径和新方法。一个智力水平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容易受定势的消极影响或囿于书本和固定程序,导致问题解决的效率不高。

单项选择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