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5分)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其欣悦,则又请焉(    )    (2)媵人持沃灌(    )

(3)同舍生皆绮绣(    )    (4)右备容(    )

小题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4分)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3:用自己的话归纳作者求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克服这些困难的动力是什么?(用文中一句话作答)?(3分)

                                                                                     

小题4: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如果你就是“同舍生”中的一员,读了这篇文章你该怎么做?(4分)

                                                                                     

                                                                                     

答案

小题1:(1)等待,等(2)热水(3)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4)本义气味,这里指香气。

小题2:(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2)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小题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把自己求学的艰苦与同舍生的优越条件作对比,更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2分)。如果我是同舍生,我不会炫耀自己的优越条件,同时会在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小题1:

题目分析:这几个词语解释,“汤”为古今异义词;“被”是通假字;“臭”是古今异义词;“俟”是重点实词解释,由此就可以看出,平日学习中要学会文言词语归类记忆。

小题2:

题目分析:翻译句子,主要注意文言词语与现代汉语的对应,要注意一些易错点,如“假”“口体之奉”。

小题3:

题目分析:此题很简单,主要是看清题干中的“克服这些困难的动力”。

小题4:

题目分析:作者写同舍生“烨然若神人”,而自己“缊袍敝衣”,明显的对比,对比的作用很容易答出来,这在日常学习中已经多次训练了。后面一问是开放性试题,此题一定要从正面来回答,体现出正能量,不能从消极方面来回答。

问答题

案例:阅读《液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的教学案例,回答问题。播放一则视频新闻:台胞在上海航空公司的首个包机航班由上海浦东机场飞往台北。师:为什么几百吨重的飞机能腾空而起呢?(学生思考)实验:先把乒乓球放在伸平的手掌上,并把乒乓球放在翻转的漏斗中,会有什么现象?然后用嘴通过漏斗向下吹气,同时放开手,猜测又将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思考后教师演示)。师:液体和气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具有流动性,统称为流体。两个实验的共同之处是:流体在运动时才导致飞机腾空和乒乓球悬空现象的产生。我们猜测流体流动可能与流体的压强存在某种关系。那么这可能是什么关系?(引导学生进行猜想)生:(学生提出的三种猜想)①流体的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大;②流体的流动越快,它的压强越小;③流体的流动越快,它的压强不变。师:今天,我们来探究流体的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学生的实验器材:乒乓球两个、小木条两根、饮料吸管一支、矿泉水瓶、装满水的水槽一个、两只塑料小船、一杯水、一根中间切开(未断)拆成直角的吸管、两张纸等器材。师:自由选择器材,做一到二组实验,提供几个参考实验装置,同学们也可以自己设计别的实验。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然后小组交流,看看在实验中能发现些什么?集体的力量是巨大的,看看哪一小组做得最好?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进行分析、论证与交流。师:把你所看到的、所想的说出来与大家交流,那么从第一组开始吧。学生展示(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并回答:①把两个乒乓球放在两根小木条上,相对靠近一些,用一支饮料吸管向它们中间吹气,两个乒乓球互相靠近。结论:流动气体的压强,流速较大的位置压强小。②在两张纸中间吹气,结果看到两张纸不但没有被吹开反而向中间靠近。结论:流动气体的压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③用矿泉水瓶向漂浮在水面的两只小船喷射水流,可观察到两只船向中间靠近。结论:流动液体的压强,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④向管中间吹气,看到水雾从切口处喷出。师:让每组派一个代表就刚才的实验重新演示。师:综上所述,流体在流速大的地方压强较小,在流速小的地方压强大。联系生活实际:学生举例,并能用本节所学知识简单解释现象。例如:①大风吹过走廊时,门帘会怎么样,为什么?②为什么火车站台都有一条安全线?火车行驶时严禁人们进入安全线以内的区域?(多媒体课件展示)总结扩展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布置作业:①制作一个飞机模型,在操场上进行表演。比一比谁的模型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时间长?②请同学们自制一个喷雾器。问题:结合以上案例,对该案例进行简要评析。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