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辆汽车的质量为m=4×103kg,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P=60kW,汽车在平直路面上行驶时,所受阻力大小恒定不变,其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在0~t1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到t1时刻汽车发动机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而后保持额定功率继续加速,到t2时刻速度达到最大,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求:

(1)汽车在行驶时所受阻力的大小.

(2)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

答案

(1)由图象可知:Vm=20m/s

    此时,汽车所受阻力与牵引力大小相等,根据P=FV 得

     f=F=

P
Vm
=
60×103
20
N=3.0×103N  

   (2)汽车做匀加速运动时的牵引力

       F′=

P
V1
=
60×103
12
N=5.0×103N  

     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a1=

F-f
m
=0.5m/s2

 由速度公式:V1=a1t1得     t1=

V1
a1
=
12
0.5
s

     解得  t1=24s.

   故:汽车在行驶时所受阻力的大小为3.0×103N.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时间为24s.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泡桐花开》,回答后面的问题。(11分)

泡桐花开

泡桐花开在农历四月。

每天傍晚归来,只要一转进那条长着泡桐树的小巷,我的脚步就会放慢放轻,仿佛去赴一个一年一度的约定。

我常常伫立树下凝望泡桐,它出奇地高大,仿佛与蓝云接壤,颇有伟岸的男子气。它枝繁叶茂、树冠如盖,在半空中流淌着旺盛的生命力。它的花朵紫中带白,密密地簇生着犹如一个个花塔,外层的花朵有点像塔上的铃铛,风吹过簌簌作响。也有不少花朵随风而落,在大地上铺陈出一小块紫色地毯,既诗意又清丽。仔细端详泡桐花会发现它们状如喇叭,安详地躺在地上构筑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   

泡桐花还散发着独特的芬芳。那气味不象玫瑰、百合的香气那样优雅,而是带点粗犷,会出其不意地窜入人的嗅觉,让人蓦地意识到它的存在。那气味并不浓烈,而是恬淡、辽远的,让入的心弥漫起一种温柔怅惘,陷入“什么都想、什么都不想”的空灵状态。那气味不属于精致的城市,而是带着乡间味儿,令人联想起森林、平原、山野,散发着幽深、潮湿的泥土气息。  

也许正是泡桐花的形、色、味在不经意间交织成了它的风骨,我总觉得泡桐花是一种淡泊、隐逸同时又有些寂寥的花。由于树干高大,它不仅超然于群花之上而且还超出了人的视线,显出一份“不与百花争春”的高古。很少听人提起“泡桐花开了”,它自生自长、花开花落,不用人操心也难以引入关注,有着“繁华飘零两不知”的清冷寂寞。

记忆中泡桐花演绎得如火如荼的一次,是多年前的华山之行。当火车欢快地奔驰在关中平原上时,窗外一片片泡桐花轻盈掠过,柔美得仿佛一个个紫色的梦。华山脚下也遍植着泡桐,紫色的花朵无声无息地飘在农田、山野间,很有与世无争的远古韵味。

我住的旅馆是一个典型的北方庭院,院中长着一棵高大的、开花的泡桐,站在树底下仰望蓝天,我感觉红尘仿佛片片落英于顷刻间坠落,我的心灵在一阕古老的田一园牧歌中穿梭,有着尘埃落定之后的清爽与澄明。

后来泡桐就见得少了,要么是孤独的一棵,最多也是齐齐的一排。而且它们继续在都市中隐身而去,远望仿佛一个身材优美的紫色背影。城市在扩大着、发展着,常可见泡桐与拆迁的老屋一起倒地的场面,而新城的建设中绝难再见泡桐的踪影了。

泡桐的气质似乎不太适合以速度、效率为代表的现代繁华,它们渐渐走远了,同时永远地带走了一段超脱、悠闲、宁静的古老岁月,也带走了我那个紫色的梦幻。 

小题1:泡桐花的形、色、味的特点是什么?请分别概括回答。(3分)   

形:                                                    

色:                                                    

味:                                                    

小题2:作者在第3段自然段给我们营造了一个“诗意”的“境界”,在这里“泡桐花”已不再是纯粹的       ,而是浸染了作者浓重的      的东西,意境深邃,隽永美好。(2分) 

小题3:作者为什么要写华山之行?请分条简答。(4分)

                               

小题4:文章最后一段中“紫色的梦幻”指的是什么?  (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