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综合性学习。(6分)

浙江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2013年末,山河秀美的水乡浙江,吹响了全省治水的号角,浙江省委作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重大决策。现邀你参加学校五水共治系列活动。

小题1:补写宣传标语。(2分)

 

昔日大禹治水造福壮丽神州;                   

小题2:用简洁的语言概述下面关于浙江五水共治目标的宣传图片。(2分)

 

                                                                         

小题3:日前,学校邀请了金华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之友”的创始人、“浙江慈善奖”获得者曹荣安做“五水共治”宣传报告,你作为主持人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答案

小题1:(6分,每小题2分)(1)示例:今朝五水共治再现秀美水乡(对仗不要求)(2)(3)

小题2:示例:浙江五水共治目标:三年明显见效,五年全面改观,七年实现质变。

小题3:示例: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也是浙江之源。为了响应省委治水的号召,建设秀美浙江。今天我们荣幸地邀请到了金华第一个民间环保组织“绿色之友”的创始人、“浙江慈善奖”获得者曹荣安做“五水共治”宣传报告。掌声有请。

小题1:

题目分析:开放性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拟写宣传标语,只要能围绕以下三点:一紧扣主题、二用语简明、三有号召性即可。

小题2:

题目分析:读图漫画题,从信息说明、寓意评说、设计开放三个角度来考查,学生根据题型设计合理即可。此题属于信息说明,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进行描述,这里围绕“治水目标”表述合理即可。

小题3:

题目分析:这是一类综合性学习与语言运用知识的考查,学生就话题,进行活动设计,属开放性较强的一类试题,不设统一标准和答案,学生只要紧扣活动主题,设计合理都能得分。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

  被誉为“民族魂”的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删减的消息引发各界热议。支持删减者拿出“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做论据,反对删减者认为鲁迅精神到什么时候也不能丢。

  双方争执不下,让编教材的老师们好生为难。依我看来,鲁迅的文章,删点为妙。鲁迅是生活在上世纪早期的人,虽然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但毕竟是旧社会走过来的人,又曾在日本留学,文风难免古风萦绕,中西夹杂,拗口难懂。不只学生看了如吃“摇头丸”,就是老师们讲起来都觉得头疼。删除一点这样的文章,可能师生们都会拍手称快,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但鲁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硬汉”代表,毛 * * 就说过“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 * * 新文化的方向”,删了鲁迅杂文,换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会不会无意识中让祖国的花朵们误入迷途?鲁迅不是常青树,但他的精神是不朽的,所以至今被人们深深地怀念。中国有个古老的新词,叫“与时俱进”。对于鲁迅的文章,照抄照搬,“拿来主义”,是不是违背了先生的初衷?我们学的是鲁迅的精神,而不是他夹杂着日式表达的拗口白话。在教材中删除鲁迅的原文,难道不能用新时代具有鲁迅精神的文章“取而代之”?

  新时代有没有活着的“鲁迅”?我看肯定是有的。否则鲁迅逝世了,中国岂不真的折了“脊梁”?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痰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大有人在,针砭时弊的好文章也比比皆是,编辑们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既继承鲁迅之精神,又克服晦涩难懂之弊端,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邓 * * 说:发展才是硬道理,“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把鲁迅当成权威,放进“神坛”,本身就是对鲁迅的污辱。依我看,世上的千里马不少,只是有些人迷信权威,没有伯乐的眼光罢了。真正继承鲁迅精神,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而不是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

1.下列对于“‘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生活的时期离我们较远,文风难免古风萦绕,拗口难懂,因此他的文章,删点为妙。

B.世上的千里马不少,新时代也有活着的“鲁迅”,编辑们也可选用他们的文章,编入教材。

C.当今社会拿着“匕首投枪”,对不平、不公、不正大声疾呼,叹国人之麻木,怒国人之不争的人也时有出现。

D.对于鲁迅的文章,如果采用“拿来主义”的方法照抄照搬,是违背先生初衷的。

2.下列各项中,对于“鲁迅作品”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鲁迅作品被誉为“民族魂”,一些人认为中学语文教材删减鲁迅作品会丢掉鲁迅精神。

B.从“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鲁迅文风晦涩难懂的一面。

C.“发展才是硬道理”,邓 * * 的这句话不仅对社会发展适用,对鲁迅作品在教材中的选编也非常适用。

D.鲁迅是“白话文学运动的健将”,教材选编他的作品是为了学习他的白话语言。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果我们太相信权威而把鲁迅放进“神坛”,这是对先生的一种污辱。

B.“鲁迅”在教材中也应与时俱进,可用其他针砭时弊的好文章来代替鲁迅文章进入教材。

C.毛 * * 十分赞赏鲁迅,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 * * 文化的方向。

D.硬着头皮念鲁迅创造的“三字经”并不能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真正继承鲁迅精神的,是善于发现、继承鲁迅衣钵的人。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