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小题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腰白玉之环 ( )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
③媵人持汤沃灌 ( ) ④或夜昏怠 ( )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分)
足肤皲裂而不知 范仲淹二岁而孤
当余之从师也 去之南都入学舍
以衾拥覆 辄以水沃面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其真不知马也
小题3: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
小题4:两文段的主人公都克服了生活的艰难,勤奋苦读,从文段中看,二者的读书动力略有差别,请分别用自己的话概括,甲文宋濂是_______,乙文范仲淹是:_______。反映古代名人苦读的成语故事有:_______,_______(要求填写两个)4分
小题1:1、 腰上佩带 2、 通“披”,“穿”或“穿着” 3、 热水 4、 有时
小题2:C
小题3:略
小题4:宋濂:以读书为乐(有极强的求知欲望)。范仲淹:因感恩慈母,承担家庭责任而读书。囊萤映雪 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
小题1:
题目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如本题中“腰”作动词用,“被”为通假字,“汤”“或”为古今异义,要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小题2:
题目分析:先要大致了解全文内容,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自己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各项中字义,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进行比较。C项中“以”皆为“用”。
小题3:
题目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足”“口体之奉”“若”“即长”“泣”“去”,最后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小题4:
题目分析:读懂两文内容,搜寻文中关键语句概括两人读书的原因。根据知识积累直接写出与读书有关出自典故的成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