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孟子居邹。季任为任处守,以币交,受之而不报。处于平陆,储子为相,以币交,受之而不报,他日由邹之任,见季子;由平陆之齐,不见储子。屋庐子喜曰:"连得间矣。"问曰:"夫子之任,见季子;之齐,不见储子,为其为相与?"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 (《孟子·告子下》)
A、季子按照“礼”的规定不能够离开他的国都,所以不能亲自前往探视孟子,因此孟子接受了礼,后来还去回拜。
B、储子担任齐国的相,可以来平陆巡视并亲自送礼,而他却不来,孟子认为储子缺乏诚意,所以经过齐国不拜访储子。
C、屋庐子认为老师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子,到了齐国却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担任相,拜访他有巴结讨好的嫌疑。
D、孟子对“礼”的规范一丝不苟,认为送礼者不管采取何种方式,最重要的是诚心诚意;还要考虑受礼者的感受。
小题1:请结合文本,分析孟子对“礼”的态度和做法。(3分)
小题1:C
小题1:孟子对“礼”的规范是一丝不苟的。他认为送礼者要考虑受礼者的内心感受,要诚心诚意;作为一种回应,孟子回拜了季子却不拜访储子。
小题1:“储子担任相,拜访他有巴结讨好的嫌疑”有误,曲解了原文的意思,属无中生有。
小题1:略
【译文】孟子居住在邹国(的时候),季任正在任国代理国政,送礼物来结交孟子,孟子收了礼物却不回谢。(孟子)居住在平陆(的时候),储子担任齐国的相,送礼物来结交孟子,孟子收了礼也不回谢。后来,孟子从邹国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子;从平陆到了齐国,却不拜访储子。屋庐子高兴地说:“我发现老师的差错了。”问道:“老师到了任国,拜访了季子;到了齐国,不拜访储子,是因为储子只是担任相吗?”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孟子说:“不是的。《尚书》上说:‘进献礼品看重礼仪,礼仪配不上礼品,就叫没有进献,因为心意不在进献上。’这是因为它不成为进献的缘故。”屋庐子悦。或问之,屋庐子曰:“季子不得之邹,储子得之平陆。”屋庐子听了很高兴。有人问他这件事,屋庐子说:“季子(在代理国政,)不能亲自到邹国去,而储子(作为卿相)是能亲自到平陆去的。”
[注释] ①季任:任国国君的弟弟。②平陆:齐国地名,即今山东省汶上县。③连:屋庐子的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