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下表中的实线表示元素周期表的部分边界.①-⑥分别表示元素周期表中对应位置的元素.

(1)写出①、③两种元素组成的正四面体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上述元素中,能和⑤号元素形成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

(2)上述元素中的一种元素其气态氢化物和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能发生化合反应,该反应的产物是______(写化学式),该物质含有的化学键是______.

(3)①和②元素在适当条件下能形成离子化合物,写出该化合物中所含阴、阳离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

答案

(1)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分布可知①、③两种元素分别是H和C,两种元素组成的正四面体化合物是甲烷,电子式为:

,Si元素和O元素之间形成的二氧化硅是正四面体空间网状结构的化合物,故答案为:

;SiO2

(2)N元素其气态氢化物氨气和该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硝酸能发生化合反应生成硝酸铵,硝酸铵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答案为:NH4NO3;共价键、离子键;

(3)①和②元素分别是H和Na,氢化钠是H-和Na+之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其离子结构示意图分别为:

,故答案为:

材料题

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必然之路。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应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                                         ——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材料二  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 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                                            ——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

材料三  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 必除旧布新, 两者之用力相等, 然可有新也。 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梁启超《戊戌 * * 记》

材料四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重点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