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2001年,中央确定每年的12月4日为我国的法制宣传日。2004年全国法制宣传日的主题是:学习宣传宪法,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材料二:中 * * * * 胡 * * 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我国现行宪法公布施行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国贯彻实施宪法,必须加强宪法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必须在全社会进一步树立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使宪法在全社会得到一致遵守。

为了配合这次法制宣传,学校准备开展系列宪法宣传活动,将分三个小组到农村、学校和政府机关进行调查。假如你是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请按要求完成:

 (1)你准备选择哪类调查对象?请设计两个相关的调查问题。 

                                                                                                                                                               

                                                                                                                                                               

                                                                                                                                                             

(2)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不了解宪法的作用,有许多中学生不懂得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有不少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清楚宪法规定的内容。这些情况说明了什么问题?

                                                                                                                                                             

 (3)针对你的调查对象,你打算采取哪些宣传方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

(1)“略”

(2)这些情况说明公民的宪法意识还很薄弱,必须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

(3)“略”

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蒸汽机及机车的发明大事记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清政府遂搁置修路倡议。1881年,李鸿章请求在唐山至胥各庄建一条运煤铁路,在答应不用机车改用骡马拖拽等条件下,清廷同意修建。1882年,经过反复疏通才允许改用机车牵引。     

早期中国铁路建设和技术发展迟缓,机车车辆和其他铁路设备多赖于进口,各种设备和器材十分杂乱,仅机车就有英、美、法、德、日、捷和比等国的190多种型号,机车车辆轨距达四五种之多,由此形成了世界各国机车车辆和装备器材齐聚中国的独特景观,中国铁路被讥讽为“万国铁路博览会”。

中国制造的首台机车——“中国火箭号”1882年,唐胥铁路修理厂的工人,根据英国工程师的几份设计图纸,利用矿场废旧材料制成。

材料三  甲午战后中国铁路事业的格局为之一变……至1911年,中国共建铁路8 200公里,其中帝国主义直接投资修筑的铁路占46%,中国向外国贷款建筑铁路占40%,自筹资金修建的铁路仅1200公里,占总里程的14%。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意中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现代化进程。       

据袁昶估计,庚子前后,仅顺天府穷民之中,“失车船踮脚之力,而受铁路之害者”即在万余人以上。   

材料四  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鹰厦铁路初建为战备线,线路技术标准低。       

2005年9月,福厦铁路开工建设,设计速度为每小时250公里。它连接了福州和厦门,全线设14个站,全长273公里,总投资超过144亿元,于2010年建成通车。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铁路运输出现的条件。当时欧洲报刊曾就谁是“火车之父”展开争论。你认为谁是“火车之父”?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早期修建铁路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万国铁路博览会”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分析铁路建设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材料四及历史背景,分析建设鹰厦铁路、福厦铁路的不同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