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阅读下面材料,简述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海量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给人类太多便利、速度与效能,特别是青年人,已经开始过一种前所未有的网络生活。互联网海纳百川的信息存储功能,独特的链接方式,以及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与便利化,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思考方式,也在改变千百年来形成的印刷文化的阅读思维方式。由此而带来的思维跳跃、碎片化,缺少深度,专注力的丧失等,都是新现象。

材料二:如果记忆完全依赖互联网,依赖百度、谷歌,那记忆就可能沦为技术化,生物记忆变成物理记忆,这对人类的感情、性格、思维的形成、心理等产生负面影响。信息过量,总是来不及过滤、处理,信息流就如同大海波涛一样不断丛集,翻滚,冲击人们,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心态。

答案

面对信息海量现象,中学生一方面要有自觉,让自己具备一点信息传媒素养,知道现代信息传播的规律,既要接受它,又要熟悉它。另一方面要培养自己的“定力”,包括应对和过滤复杂过量信息的能力,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规律,有平常心,不“愤青”,不抱怨,不随波逐流。

题目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对材料的分析,同时要注意题干中“简述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互联网时代的信息海量问题”的提示。做此题时,既要结合材料中提到的相关问题,又要由材料进行深入思考,分析出材料中内在的问题。同时,组织答案时一定要从中学生的角度来分析。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甲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2010年1月1日以银行存款5400 75己购入乙公司股权30%并对其具有重大影响,取得投资日乙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8000万元,账面价值为16700万元,甲公司另支付50万元相关税费。
投资当日,乙公司一项存货账面价值为1000万元,公允价值1500万元,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一项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000万元,公允价值5800万元,剩余使用年限为20年,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无残值,未计提资产减值。乙公司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均相等。
2010年4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9年现金股利1000万元,次日实际派发。2010年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甲公司投资时的存货至2010年年末已对外销售80%。
2011年4月10日乙公司宣告分派2010年现金股利1200万元,次日实际派发。2011年实现净利润2100万元,初始投资时存货剩余的20%全部对外出售。
2011年乙公司向甲公司销售一批商品,账面价值为300万元,公允价值为600万元,甲公司购入后作为存货待售,至2011年末甲公司该批商品对外出售40%。乙公司2011年因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上升计入资本公积400万元。
2012年1月1日,甲公司将对乙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全部出售,取得价款6500万元,未发生其他相关税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不考虑所得税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

2011年甲公司因该长期股权投资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为( )万元。

A.630

B.594

C.552

D.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