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20世纪60年代末,卢森堡首相皮埃尔·维尔纳提出后人所称的“维尔纳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完全自由流通,各成员国货币趋同直至确定一个固定汇率,货币储备集中,通过某种类似“欧洲联邦储备局”的机构确定中心货币政策和对第三国的共同货币政策。其目的是[ ]

A.实现欧洲货币的统一

B.发展卢森堡经济

C.实现欧洲政治一体化

D.削弱法国和联邦德国在欧共体的影响

答案

答案:A

阅读理解与欣赏

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找出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

                                                                                                                                                               

2、阅读文章第五节,说说为什么看到书的封面与内容会联想到各种各样的人?

                                                                                                                                                              

3、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4、试着从文中摘录一个格言警句,并谈谈你的理解。 

                                                                                                                                                              

                                                                                                                                                              

5、说说本文最后一段话带给你的启示。

                                                                                                                                                              

6、模仿文章的第一节,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比喻,并说说这样写的理由。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列短文,回答文后五题。
艺术需要近距离。近距离地看画展、听音乐会、看话剧……现场,带给我们另一个视角,另一种全新的感受与体验。苏东坡诗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但有的时候,要想真切地感受此山,还是需要“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登山经历。对于艺术体验,尤其如此。现场,是心与心之间一次深刻的交流与融会,一次彻彻底底的惊喜与感动。
真迹带给人视觉冲击最大的无疑是梵·高的画。几年前举行的日本富士会馆藏品展中有几幅梵·高的画,那浓重的色彩、喷薄的激情,一种燃烧的感觉,令人不敢逼视又无法移开目光。梵·高是非常重视事物的客观形似的,但他的画却给人一种强烈的主观感,也许从他非凡的心灵与双眼中看到的世界就是如此。而我辈凡夫俗子,平日里早已蒙尘的心灵与双眼,只有从他的画中才得到少许的拂拭,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感到亘古的时空中有我们不可理解的梦幻。绘画艺术的奇妙就在于此吧。
话剧也是一种面对面的艺术,好的话剧常常予人酣畅淋漓之感。几个月前,我在海淀剧院看了根据雨果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九三年》。我本来没有抱太大的希望——雨果原著中那大段大段的议论与抒情是很难以舞台形式表现的,而且中国人演老外也难免有点“隔”的感觉。没想到这台话剧从灯光、布景到演出精彩绝伦,人性的高贵与卑劣、原则与亲情、革命的残酷与人道主义的关怀都交织在尖锐的戏剧冲突之中,一段长达8分钟的独白也是一气呵成,荡气回肠,观众的掌声亦经久不息。
……
生命是一个漫长的旅程,每个人所走的路、所见到的风景其实很有限,而艺术,是扩展我们心灵、丰富我们经验、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人类生存处境的最好的手段。
(选自鲁竹《艺术需要近距离》,节选)

请概括文中第三段的意思:

A.《九三年》从灯光、布景到演出都精彩绝伦。

B.中国人演老外的效果出乎作者的意料。

C.观众的掌声经久不息。

D.说明好的话剧艺术常常予人酣畅淋漓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