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赡思,字得之,其先大食国人。赡思生九岁,日记古经传至千言。比弱冠,以所业就正于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之门,由是博极群籍,见诸践履,皆笃实之学,故其年虽少,已为乡邦所推重。延祐初,诏以科第取士,有劝其就试者,赡思笑而不应。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时倒剌沙柄国,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倒剌沙屡使人招致之,即以养亲辞归。至元二年,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戚里有执政陕西行省者,恣为非道,赡思发其罪而按之,辄弃职夜遁,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及分巡云南,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远藩为之震悚。三年,除佥浙西肃政廉访司事,即按问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赃罪,浙右郡县,无敢为贪墨者。复以浙右诸僧寺,私蔽猾民,有所谓道人、道民、行童者,类皆渎常伦,隐徭役,使民力日耗,契勘②嘉兴一路,为数已二千七百,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庶以少宽民力。朝廷是之,即著以为令。赡思历官台宪,所至以理冤泽物为己任,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然未尝故出人罪,以市私恩。尝与五府官决狱咸宁,有妇宋娥者,与邻人通,邻人谓娥曰:“我将杀而夫。”娥曰:“张子文行且杀之。”明日,夫果死,迹盗数日,娥始以张子文告其姑,五府官以为非共杀,且既经赦宥,宜释之。赡思曰:“张子文以为娥固许之矣。且娥夫死及旬,乃始言之,是娥与张同谋,度不能终隐,故发之也,岂赦可释哉?”枢密判官曰:“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赡思曰:“是谓故出人罪,非平反也。且公欲种阴德于生者,奈死者何!”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其审刑当罪多类此。十一年,卒于家,年七十有四。谥曰文孝。 (节选自《元史》卷一九O)
【注】①遗逸:指遗才。②契勘:查证。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赡思发其罪而按之按:考察
B.然犹杖其私人。私人:亲信
C.平反大辟之狱狱:案件。
D.且既经赦宥,宜释之宥:宽恕小题2:以下信息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赡思执法严明的一组是( )
①西域人多附焉,赡思独不往见 ②会有诏勿逮问,然犹杖其私人③按省臣之不法者,其人即解印以去 ④乃建议请勒归本族,俾供王赋⑤平反大辟之狱,先后甚众 ⑥乃独上议刑部,卒正娥罪
A.①④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③⑥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赡思淡泊功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科第取士,有人“劝其就试”,他只是笑笑而已。 赡思不攀附权贵,当时擅权的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他,他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
B.赡思自幼好学,九岁时已能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二十岁左右,师从名儒王思廉,博览群书,并付之实践;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名著乡里。
C.赡思为政正直,为整顿吏制作了许多具体工作;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多起冤狱,“宋娥案”即是其中的典型案件。
D.赡思体察民情。他曾到嘉兴深入调查,发现逃避官府徭役的达二千七百人之多,于是建议将他们遣返乡里,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泰定三年,诏以遗逸①征至上都,见帝于龙虎台,眷遇优渥。
答:
(2)平反活人,阴德也。御史勿执常法。
答:
小题1:A
小题1:D
小题1:C
小题1:(1)(5分)泰定三年,皇帝下诏征选遗才将他征召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恩宠礼遇极优厚。
(2)(5分)为死囚平反使其活下来,这是积阴德。您不要坚持固定的法律执法。
小题1:按:案问,追究
小题1: ①“赡思独不往见” 表明他不攀附权贵④“议请勒归本族”体察民情善为政。
小题1:“先后平反多起冤狱”错,应是“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
小题1:(1)(译出大意给2分, “征”“ 遇”“ 渥” 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译出大意给2分, “活”、判断句、“执”,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赡思字得之,他的祖先是大食国人。赡思九岁时,每天记诵古代经典文章达千言。到二十岁左右时,他的学业得到翰林学士承旨王思廉的指导,由此得以阅读大量图书,并付之实践,这些全是扎实有用的学问,所以,他虽然还年轻,但已为大家所推崇器重。延祐初年,皇帝下令通过考试录用人才,有人便劝赡思去应试,而赡思只是笑笑而已。泰定三年,皇帝因征问遗才将他诏至上都,在龙虎台见了皇帝,皇上对他礼遇极厚。当时倒剌沙执掌国家的权柄,许多西域人都依附于他,而独有赡思不去巴结他,倒剌沙多次让人去请赡思,赡思都以奉养父母而告归。至元二年,赡思被任为陕西行台监察御史。赡思的亲戚中,有人在陕西行省任职,恣意妄为,赡思揭发他的罪行并要追究责任,那人就离开职守连夜逃走,刚巧皇帝有令,可以不追究此人,但赡思还是杖责了那人的亲信。到赡思巡察云南时,凡发现违法的省臣官吏,即令那人解职离去,这种作法,使周边藩属大为震惊。至元三年,赡思在浙西肃政廉访司任职,就追究处理了都转运盐使、海道都万户、行宣政院等官吏的贪污罪,使浙西地区郡县官吏不敢再有贪赃枉法的人。浙西地区的寺庙私藏 * * 猾之人,所谓道人、道民、行童等,都是些违犯道德人伦的人,他们逃避徭役,使国家民力日损,查证嘉兴地区,即有二千七百多人。因此,赡思就建议将他们遣归回家,让他们供纳国家赋役,以减少其他民众负担。朝廷认为他的话很对,便著文为令。赡思历任司法部门官职,所至各地以伸冤昭雪为己任,先后平反纠正死罪案多起,但却从不故意轻判人罪,以谋取别人对自己的感谢。他曾与五府官员在咸宁县办案,有一名叫宋娥的妇女,与邻居私通,那位邻居告诉宋娥说:“我要杀了你丈夫。”宋娥说:“张子文将要杀我丈夫。”第二天,宋娥的丈夫果然死了。官府追凶多日,宋娥才将张子文要杀他丈夫的事情告诉了她婆婆。五府官员认为这不是共同杀的,而且已经过大赦宽恕,应释放宋娥。赡思说:“张子文是以为宋娥一定同意他这么干的。而且,宋娥的丈夫已死了近十天,宋娥才说出这件事,这说明宋娥与张是同谋,宋娥估计不能隐瞒到底,所以才揭发出来了,这怎么可以赦免释放呢?”枢密判官说:“为死囚平反使其活下来,这是积阴德。您不要坚持固定的法律执法。”赡思说:“这是故意使人逃脱罪责,不是平反。而且,您要给活人积阴德,那对死人将如何交待?”便独自上书刑部,最终为宋娥定了罪。赡思处理刑狱定罪大多类似处理宋娥这样的事。至正十一年,赡思在家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追谥为文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