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何利用实验室常见的药品试剂探究11号~17号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已知实验室有你想用到的仪器和药品、试纸等一切用品.

猜想与假设:(1)用______三种金属分别与水反应,通过观察生成气泡的速率便会得出从______到______金属性逐渐减弱.

(2)因实验室不可能有硅单质,但可以测0.1mol/L的______溶液和______溶液及Na2SO4溶液的pH,推断三种盐溶液的水解情况,得出______、______、硫酸三种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从而得出从______到______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3)制取饱和的氯水和饱和的氢硫酸溶液,用将______方法,通过______现象便直接得出非金属性S比Cl弱.

设计和实施方案:(1)用列表的方式(从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完成你的实验报告中的实验内容.

(2)实验结论是______.

(3)请你用物质结构理论知识解释结论.

答案

猜想与假设:(1)将第三周期的钠、镁、铝分别与水反应,可观察到从钠到铝生成气泡的速率在减小,则从钠到铝的金属性在减弱,

故答案为:钠、镁、铝;钠;铝;

(2)根据盐有弱才水解,无弱不水解的规律,来测定硅酸钠溶液、磷酸钠溶液、硫酸钠溶液的pH,pH在减小,则硅酸的酸性最弱,硫酸的酸性最强,

从而得出非金属性Si<P<S,故答案为:Na2SiO3;Na3PO4;H2SiO3;H3PO4;H2SiO3<H3PO4<H2SO4;Si;S;

(3)因氯气具有氧化性,硫化氢具有还原性,则将饱和氯水滴加到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则说明Cl的非金属性大于S,

故答案为:饱和氯水滴加到饱和氢硫酸溶液中的;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设计和实施方案:(1)根据镁条、铝条都要用砂纸擦后放入沸水中镁反应,而钠与冷水反应,Na2SiO3(aq)的pH比

Na3PO4(aq)的pH大且都大于7;Na2SO4(aq)的pH为7(中性),饱和氯水滴加到饱和氢硫酸溶液中,会观察到溶液中

有浅黄色沉淀生成,故答案为:

实验方案实验现象有关化学方程式
用砂纸擦后的镁条、铝条分别投入到盛有沸水的小烧杯中,再分别滴加酚酞投入镁条的试管有大量气泡产生,滴加酚酞后溶液变成浅红色;投入铝条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Mg+2H2O
  △  
.
 
Mg(OH)2+H2
将一绿豆粒大小的钠投入到盛有冷水且预先滴有酚酞的小烧杯中钠浮于水面上,迅速熔成闪亮小球四处游动,有响声,随之消失,溶液很快变红色2Na+2H2O═2NaOH+H2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0.1mol/L的Na2SiO3(aq)、

Na3PO4(aq)、Na2SO4(aq)测其pH

Na2SiO3(aq)的pH比Na3PO4(aq)的pH大且都大于7;Na2SO4(aq)的pH为7(中性)SiO32-+2H2O

H2SiO3+2OH-

PO43-+H2O

HPO42-+OH-

用滴管向盛有5mL饱和氢硫酸溶液的试管中滴加饱和的氯水试管中有淡黄色沉淀生成Cl2+H2S═2HCl+S↓
(2)根据金属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可知金属性Na>Mg>Al,根据非金属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可知非金属性

Si<P<S<Cl,故答案为:金属性:Na>Mg>Al,非金属性:Si<P<S<Cl;

(3)因Na、Mg、Al、Si、S、Cl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4、6、7,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而减小,所以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则第三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金属性在减弱,非金属性在增强,

答:Na、Mg、Al、Si、S、Cl原子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但最外层电子数依次为1、2、3、4、6、7,原子半径随电子数增多而减小,所以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减弱,得电子能力增强.

听力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