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7.6)

——《论语选读·君子之风》

“志,慕也;道不可体,故志之而已。据,杖也,德有成形,故可据。依,倚也,仁者功施于人,故可倚。艺,六艺也,不足据依,故曰游。

——何晏《论语集注》

从何晏《论语集注》的解说来看,仅仅研究“艺”不足以立身成名,只是自身娱情遣兴方式而已。如果“游于艺”把持无度,在人生追求不可得而失意沉沦的情况下走向极端,就会玩物丧志,反而有损“道”“德”“仁”。

小题1:⑴“游于艺”可以说是孔子政治失意后的生活方式和心灵安顿方式,《论语选读》中有多处语句可以说是他“游于艺”生活方式的具体写照,请列举一处原文。(1分)

⑵请简要说明“道”“德”“仁”“艺”四者的关系。(3分)

小题2:上面这段文字对孔子“游于艺”的生活方式的理解是否正确,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答案

小题1:(1)“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知者乐山,仁者乐水”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任1处均可)

(2)

①四者可分为两层次:就孔子而言,“道”、“德”、“仁”是第一位的追求,相对于前三者,“艺”是末事。

②“仁”的具体表现即“德”, “道”、“德”、“仁”三者一义。

③“艺”是实现“道”、“德”、“仁”的具体手段

(答对两点理由即可)

小题1: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在1921年中 * * 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时期,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他们分别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1927年后形成为官僚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有时称顽固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其政治代表先是北洋政府,以后主要是国民党统治集团。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继续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二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其政治代表是民主党派的某些领导人物和若干无党派民主人士。其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以便使资本主义得到自由的和充分的发展,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 * * 党。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动力和主要依靠。它们的政治代表中 * * 党主张,中国人民应当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且经过这个人民共和国,逐步到达社会主义和 * * 主义。
尽管在长时期里,上 * * 种建国方案始终摆在中国人民的面前,由他们在自己的政治实践中做出选择,但是实际上,中国人民可选择的方案只有两种,即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和人民共和国,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请回答: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如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