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出发分别沿三条轨道到达C1、C2、C3,物体在三条轨道上的摩擦不计,则( )
A.物体到达C3点时的速度最大
B.物体分别在三条轨道上的运动时间相同
C.物体到达C3的时间最短
D.物体在C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
答案:C
题目分析:轨道的高度相同,轨道的长度,加速度,根据得,由此知轨道C3时间最短、加速度最大。根据可知三个轨道到达低端的速度大小相等。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由A点出发分别沿三条轨道到达C1、C2、C3,物体在三条轨道上的摩擦不计,则( )
A.物体到达C3点时的速度最大
B.物体分别在三条轨道上的运动时间相同
C.物体到达C3的时间最短
D.物体在C3上运动的加速度最小
答案:C
题目分析:轨道的高度相同,轨道的长度,加速度,根据得,由此知轨道C3时间最短、加速度最大。根据可知三个轨道到达低端的速度大小相等。
Ⅰ(6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①: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在CO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①的结论是 ,由该结论可知 (写“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
(3)通过实验①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 。
Ⅱ(15分)小丽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将稀盐酸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意外地看到有气泡产生,她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经变质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 。
【提出问题】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假设】小丽对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成分做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 ;
【实验设计】为验证上述猜想哪个正确,小丽设计了如下方案: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小红认为小丽的实验方案不合理,理由是: 。
【实验与结论】小红另外设计并完成了实验,请你帮她填写下面的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步骤1:取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样品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过量的 | 猜想一 正确 | |
步骤2:将步骤1试管中的混合物过滤,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