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有关经济全球化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世界及西方大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单位:亿美元)
年份 | 1991年 | 1993年 | 1996年 |
世界 | 1991 | 2327 | 3316 |
国别 | 美国314 日本307 法国239 德国237 英国163 | 美国782 英国255 法国206 德国153 日本138 | 美国878 英国446 德国278 法国265 日本234 |
五国合计 | 1260 | 1534 | 2101 |
根据联合国《1997年世界投资报告》资料整理
材料2
全球经济使得世界上所有生存有道的经济单位,都能够在需要发展时攫取自己所需的任何东西。他们不再需要就近寻找资源,也不必再仰赖政府的正式出力,就可以获得他国的资源或敲开消费者的大门。这种情况已使传统上扮演“中介人”功能的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全球市场靠自己的力量就运作得很好,因此民族国家再也不必扮演创造市场的角色。实际上,现在民族国家自己问题重重,大部分时间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绊脚石。假如情况许可,从全球角度所拟出来的问题解决方案会自行流通到有需求的地方而不必受到民族国家的干预。这种现象使得民族国家的中介角色逐渐消失掉,那么谁能坐在全球会议桌前提出全球性解决方案,其资格就不再是根据人工划分的国家疆界,反而是更重视他所代表的地理区单位。
摘自(日本)大前研—《疆界消失在无国界的世界中》
材料3
1999年9月21日,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前美国高级官员斯蒂格利茨对列强在就贸易自由化问题与发展中国家打交道方面的“虚伪”进行了抨击。他说,穷国对一种新的企图持警惕态度,即试图说服它们进一步向产品和劳务开放本国市场,它们的这种态度主要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们看来很虚伪”。斯蒂格利茨说,一个最近的实例是,美国对本土制造商唯命是从,决定动用联邦反倾销法律来抵制来自巴西、俄罗斯和另外一些国家的钢材。还有欧盟的农产品补贴问题。
摘自路透社日内瓦1999年9月23日电
材料4
美国的普遍利益在于鼓励那些被文化冲突分裂的国家通过共同利益的沟通走向一个发展的世界。美国的经济、政治利益在于确保世界如果走向一种共同语言,那么它将是英语;世界如果趋向于建立共同的电信通讯,那么在安全和质量标准上它将以美国为标准;如果世界在电视广播和音乐上连为一体,那么节目和程序上将是美国的;如果世界要发展共同的价值观念,那么这些价值观念将是适合于美国的价值观念。
摘自(美)罗斯科普夫《是对文化帝国主义的赞美吗》
材料5
如果第三世界在华盛顿发出了什么信息的话,那就是:我们仍然愿意为全球化付出代价,只要我们能确信,如果我们按规则办事,它就会提高我们的生活水平。从现在起,我们要参与制订这些规则。 印尼经济学家马里·潘格斯图说:“不能只是给发展中国家一个金融结构的全球模式,让它们要么接受,要么抛弃。它们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摘自(美)《商业周刊》1998年10月19日评论《对自由市场的信心危机》
请回答:
(1)指出材料1反映的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2)结合材料3,评析材料2的观点。
(3)结合材料1,分析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及其主要原因。
(4)结合材料5和材料1、3,阐明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
参考答案:
(1)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这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表现。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美国拥有明显优势。
(2)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民族国家的作用不管发生多大的变化,它仍然是世界经济的主体。从材料3也可看出,发达国家一方面宣扬贸易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搞贸易保护主义,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 材料2认为经济全球化使民族国家的作用逐渐消失,实际上否定了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其实质是宣扬“主权过时论”,目的在于维护西方发达国家的利益。
(3)实质是企图将全球化变为美国化。主要原因在于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拥有经济等方面的优势,并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4)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是其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但现有的世界经济规则是由西方发达国家制定的,使发展中国家处于不利地位。为改变这种状况,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制订规则,并加快自身的发展。
解析:
[命题出处]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第七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路剖析] 第一问涉及材料1,材料1通过表格形式列出了西方五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直接投资逐年增长的状况,这正是经济全球化的一个主要表现。从中可以看出,1991年到1996年世界直接投资总额发展迅速,而直接投资正是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表现,西方五国是国际直接投资的主体,而美国则拥有明显优势。 第二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3,来评析材料2的观点。材料2认为民族国家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作用下降,“民族国家及其政府变得无用武之地”,甚至“大部分时间反而成为全球经济的绊脚石”。材料3反映了发达国家一方面提倡贸易自由化,要求发展中国家为其产品和劳务开放市场,另一方面又大搞贸易保护主义,维护自身国家利益。发达国家的这种“虚伪”,说明国家维护本国利益的作用并未消失。 第三问涉及材料1和4,材料4所提观点的实质是美国企图利用它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地位,将经济全球化变为经济美国化,实现独霸世界的企图。由此很容易看出,其原因:一是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二是美国有独霸世界的战略企图。 第四问涉及材料1、3和5,材料5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客观发展趋势,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参与,通过参与改变对自身不利的国际旧秩序,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争取自身更快的发展。首先要弄明白“发展中国家必须成为这个过程的一部分”的含义,它是指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入经济全球化;其次要说明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入经济全球化的原因及意义。 [必背考点]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应试对策] 回答相互联系的四个问题,要求考生必须抓住一个核心:经济全球化问题对不同国家的影响,以及西方国家的意图。这样在回答问题时,就不要局限在单纯地对比五国对外直接投资排名顺序,而是要引申材料,提出观点。同时也要紧扣全球化的实质,对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意图进行剖析。这样看来,光靠死记硬背不行,必须锻炼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