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经济学原理推导说明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
参考答案:
假定条件
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是依据凯恩斯的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这一个假设条件得出的。这一假设条件的含义是:工人会抵抗货币工资的下降,但不抵抗工资的上升。不过,由于“货币幻觉”的效应,他们会抵抗价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的货币工资的下降,但却不会抵抗货币工资不变时价格水平的提高。因此工人会对经济学上相同的后果,采取迥然不同的态度。
(二)推导过程
(1)如图7,假设初始货币工资为W,就业量为N0,然而,价格水平由P0提高到P1,因此,实际工资便由这时实际工资下降了,但工人却无法抗议,他们只好退出劳动市场,使得对劳动的需求量F1大于劳动的供给量E1,因而厂商会提高工资以便雇佣到足够的劳动者,从而导致货币工资上升。
因为劳动者不会阻挠货币工资上升,因此,货币工资会迅速上升到使实际工资在价格P1下等于初始的实际工资时为止,即:
此时就业量又回到N0。
可见,在货币工资能迅速调整的情况下,价格水平P在大于P0后怎么上涨都不会影响就业率,就业率总是固定在N0。
我们再假设就业率为N0时国民收入为y0,得到这样的结论:在货币工资W可上升的情况下,相对于任何大于P0的价格水平(如P1),国民收入的数值均为y0。即短期AS曲线为一垂线,也就是图8中E点以上线段。
(2)再假设货币工资的数值仍然为原有的W0,然而,价格水平却下降到P0以下,比如说P2(P2<P0),这个时候,由于货币工资的下降具有“刚性”,厂商无法降低工人的货币工资,实际工资就增加了,即:
劳动的价格上涨,劳动的需求F2就会小于供给E2,也小于均衡量E0,企业只能雇佣更少的工人,导致就业率下降到N1(N1<N0)。这时的国民收入由于就业量的减少也由y0下降到y2。
这个时候如果P增加,在货币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实际工资就会不断下降,就业率也会逐渐增加直到N0为止。等就业率增加到N0的时候,价格水平便等于P0或者更大。相应地国民收入也逐渐增加到y0。
以上分析在图8中表现为E点以下向左下方倾斜的曲线。
把垂直线段和倾斜线段连接在一起就构成了凯恩斯模型的总供给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