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题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为提高粮食产量开始大规模的垦荒工作和推行“玉米运动”。在庆祝十月革命胜利40周年时,他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苏联将在“20年内基本建成 * * 主义社会”。赫鲁晓夫的改革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离开城市前去垦荒的人们

请回答:(1)赫鲁晓夫推行大规模的开荒工作造成的后果是什么?

(2)“玉米运动”推行后,许多地区种植的玉米不结穗。导致计划破产。原因是     

(3)赫鲁晓夫提出“20年内基本建成 * * 主义社会”,从政治学角度出发,它违背了        ,得到什么认识?

(4)从气候条件分析,与美国相比苏联农业不稳定的原因?

(5)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以失败而告终?

答案

(1)大规模毁草、毁林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开荒地区风蚀、水蚀严重,土壤严重退化。

(2)纬度偏高、日照期短、日照不充足。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经济建设必须立足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4)美国本土所跨纬度多在温带和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适于农作物生长。而苏联所处纬度较高,冬长夏短,不具备农业生产的优越自然条件。

(5)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原有的体制只是小修小补;缺乏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的“建成 * * 主义”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他本人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

本题是一道政、史、地综合题,解答时要注意相关学科知识的运用。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