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8分) 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于10月11日揭晓,中国作家莫言获奖,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这一事件令无数中国人不胜激动,诺贝尔奖也一下子将国人的眼球吸引了过来。 某校初三学生收集了以下材料,请根据相关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 1901年到2012年各国诺贝尔奖得主统计表
小题1:分析以上表格,概括出中国在获得诺贝尔奖方面的现状。(3分) 【材料二】 美国物理研究所的菲利普·谢韦说:“美国人获得诺贝尔奖最多,难道是因为美国人更优秀吗?大概不是。总的来说,这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使然。”美国通过国家和私人资金来源向基础研究投入了数十乃至上百亿美元的经费。国家科学基金会主任丽塔·科尔韦尔表示该基金会在多名得主获奖之前向他们提供了资助,而贝尔实验室这样一些由公司资助的项目,也将无数美元用于研究上。 【材料三】 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光灿认为:近十年来,我国科研实力大大提高,提高到只要国外有人提出新的信息,我们很快就可以跟上而且能出很有水平的文章。紧跟没问题,也可以超越,但要做到领先的原创,我们还有一定距离。应该更多地鼓励对科研原创性有追求的年轻人。如果有更多这样的年轻人,诺贝尔奖早晚要到来。 【材料四】 著名新闻评论员白岩松说:“当中国的文学家、科学家开始做很多‘无用’的事时,就离诺贝尔奖不远了。我们现在很多人都在做‘有用’的事,跟钱权相关的。” 小题2:诺贝尔奖被视为各领域的最高奖项,对获得更多诺贝尔奖我们有着极大的期待。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为我国培养诺贝尔奖得主提出三条建议。(3分) 建议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建议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对莫言获得诺贝尔奖一事和未来中国诺贝尔奖方面的发展,人们热切关注。有人写了一个上联,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对出下联。(2分) 上联:莫言得奖填补空白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1:答案要点:①2012年,中国第一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或“1901-2012年间中国只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②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差距巨大);③而且在自然科学方面,中国诺贝尔奖数量尚为空白。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第2个要点没有“较大(或巨大)”等表示程度的词语不得分。
小题1:建议一:国家增加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研究。)
建议二:大力鼓励原创作品。(鼓励创新。)
建议三:做事情减少功利的目的。(专心研究,去功利化。)
评分标准:每个建议1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政府投入鼓励创新。(或“后人努力续写辉煌”。)
评分标准:句式表达1分,内容符合材料1分。
小题1:题目分析:从表中观察, 2012年,中国第一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或“1901-2012年间中国只获得了一次诺贝尔奖”);与欧美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在自然科学方面,中国诺贝尔奖数量尚为空白。
点评:综合性学习考点的题型很多,也很新。有广告词的设计、主持采访、临别留言、情景对话、表格图表分析、漫画解说、新闻评说等,但一般都是以自主探究、自主设计某个具体任务为中心,要求结合具体任务所需要的语境,进行符合交际需要的语言表达练习。主要是考查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口语交际或书面表达的能力,也有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思维能力的。教学时侧重对语境的分析和语言得体、流畅等的指导和落实。不要轻易地认为这样的题目全靠学生的临场发挥,或认为这样的题目不管怎么答都能得分。
小题1:题目分析:建议合理即可,如:国家增加基础研究方面的投入;大力鼓励原创作品;做事情减少功利的目的。
点评:综合性学习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种题要求学生读题要细,明确要求,参透材料,创意要新,能展开美妙的想象,在表述上要明确,表达准确,得体并富有层次感。
小题1:题目分析:对联要求,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应、节奏相合、平仄相协、内容相关等要素。如:政府投入鼓励创新。
点评: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对联的考查体现了对传统文化遗产继承的理念。考查形式以选择和对句为主。掌握对对联的要诀是准确把握对偶这种修辞的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