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述课外活动的意义。

答案

参考答案:

(1)可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自觉自愿的健康的实践活动,有效地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

(2)能够促成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适应学生的多种需要和个性差异,培养、发现和选拔各种专门人才。

(3)能够使学生多渠道地获得即时信息,扩大知识面,开阔视野。

(4)可以使学生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理解。(6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文言片段,完成文后8—12题。(15分)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上(唐太宗)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止,上哂(shěn讥笑)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逼迫)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太平),路不拾遗,外户(大门)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 司马光《资治通鉴》)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字。(4分)

(1)予求古仁人之心  尝    ▲  (2)微斯人。吾谁与? 归   ▲  

(3)请重法以禁止。  或    ▲  (4)朕当奢省费。     去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安用重法邪!

小题3:【甲】文中表达了作者“                        ”的政治抱负。(2分)

小题4:【乙】文中唐太宗认为“止盗”应采取什么措施?(3分) ▲   ▲  ▲ 

小题5:从【乙】文中可以看出,作为国君,唐太宗做到了“           ▲             

(用甲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