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改错题

(16分)90余年来,中 * * 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夺取革命、建设事业新胜利,为实现中 * * 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毛 * *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现象是通过哪一事件的完成而基本改变的?(6分)

材料二

图一                             表二 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跨三大步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图一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表二的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哪一政策?(3分)

材料三 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 * * 党革命与建设的成功经验、中 * * 党取得的巨大执政成就,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中国道路”“中国故事”“中国奇迹”,成为国际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

(3)材料三中的中国道路指什么?(4分)

答案

(1)现象:建国初,经济水平非常低下。(3分)

事件:第一个五年计划。(3分)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3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分)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分)

题目分析:(1)依据材料内容可以得出,建国初期我国重工业基础比较薄弱,该材料叙述的是一五计划的背景,正是基于此一五计划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以改变我国重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为我国工业奠定基础。

(2)图一为建国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B—C反映出我国经济下滑,经济发展遭到破坏,结合时间1957年至1960年可以得出为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表二反映的是安徽凤阳粮食产量增加的趋势,主要得益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3)结合所学可知所谓的中国道路,即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问答题 简答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