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下列小题。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 * * 。”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 * * 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 * * 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 * * 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 * *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 * * 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选自《赤壁之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遂与鲁肃俱诣孙权诣:到……去

B.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中国:中原地区,当时曹操占领的地方。

C.必蹶上 * * 蹶:跌倒

D.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机:关键小题2:选出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       (  )

A.请奉命求救于孙 * *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秦之遇 * * 可谓深矣

D.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一段写因形势危急,诸葛亮到东吴劝说孙权联刘抗曹,分析曹、刘情况,坚定孙权抗曹的意志。

B.诸葛亮善于外交辞令,不卑不亢,他直言曹军的强大,也不讳言刘备打了败仗,他采用激将法劝告孙权

C.孙权心怀疑虑,诸葛亮说曹操已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刘备以逸待劳,必将击溃曹军,打消了孙权的顾虑。

D.孙权听了诸葛亮的一番劝说,又加上他也不甘心降曹,于是与臣下谋划抗曹事宜。小题4:用“/”给下列文段断句。(2分)

今 * * 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小题5:把下列出自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⑴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小题1:C

小题1:B

小题1:C

小题1:今 * * 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

小题1:(1)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他送行。(定语后置2分,“白衣冠”名词作动词1分)

(2)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别的盗贼进入与意外的变故。(“所以”“者……也”“出入”“非常”各1分)

(3)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用请这件事来麻烦您吧。(“若”“有益于君”的介宾后置、“以”后的省略、“执事”各1分)

小题1:C 蹶,在这里是挫败的意思

小题1:B.若均为连词,释为“如果”。A 向/对于   C代词“他”/助词,不译  D 再说/将要

小题1:C诸葛亮其实是说若孙刘齐心协力,是可以打败曹操的

小题1:略

小题1:略

附译文

曹操将要从江陵顺江东下,诸葛亮对刘备说:“事情很危急,请让我奉命去向孙 * * 求救。”于是与鲁肃一起去见孙权。诸葛亮在柴桑见到了孙权,劝孙权说:“天下大乱, * * 您在江东起兵,刘豫州的汉南招收兵马,与曹操共同争夺天下。现在曹操削平大乱,大致已稳定局面,于是攻破荆州,威势震动天下。英雄没有施展本领的地方,所以刘豫州逃遁到这里,希望 * * 估量自己的实力来对付这个局面!如果能用江东的兵力同中原对抗,不如趁早同他绝裂;如果不能,为什么不放下武器、捆起铠甲,向他面北朝拜称臣呢!现在 * * 外表上假托服从的名义,而内心里怀着犹豫不决的心思,局势危急而不能决断,大祸没几天就要临头了!”孙权说:“假若如你所说,刘豫州为什么不向曹操投降呢?”诸葛亮说:“田横,(不过是)齐国的一个壮士罢了,还能恪守节义不受屈辱;何况刘豫州(是)汉王室的后代,英明才智超过所有的当代人,众人敬仰、倾慕他,就象水归大海一样。如果事情不成功,就是天意,怎能再居于其下呢?”孙权发怒说:“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十万将士,来受人控制,我的主意决定了!除了刘豫州就没了(同我一齐)抵挡曹操的了,可是刘豫州在刚打败仗之后,怎能抗得住这个大难呢?”诸葛亮说:“刘豫州的军队虽然在长坂坡打了败仗,(但是)现在归队的士兵加上关羽率领的精锐水兵还有一万人,刘琦收拢江夏的战士也不也于一万人。曹操的军队远道而来已疲惫不堪,听说追逐刘豫州,轻装的骑兵一日一夜跑三百多里,这就是所谓‘强弓发出的箭到了尽头,连鲁国的薄绢也穿不透’啊,所以兵法上忌讳这样做,说‘一定会使主帅遭到挫败’。况且北方的水兵,不习惯在水上作战;还有,荆州的民众所以归附曹操,是被他武力的威势所逼,不是发自内心的顺服。现在 * * 当真能派锰将统领几万大军,与刘豫州协同规划、共同努力,攻破曹操的军队就是必然的了。曹操的军队被打败,势必退回到北方;如果是这样,荆州、吴国的势力就会强大,三国分立的形势就会出现。成败的关键,就在今天!”孙权听说非常高兴,就同部下们谋划这件事。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