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王勃的故事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①命其婿作序以夸客②,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③,汎然④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⑤,乃矍⑥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

勃属文⑦,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⑧,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注释】①宿:事先。②夸客:向宾客夸耀(女婿的才能)。 ③勃:指王勃。 ④汎(fàn)然:轻松、愉快之意。 ⑤语益奇:(勃文)语益奇。 ⑥矍(jué):惊惶貌。 ⑦属(zhǔ)文:写文章。属,连缀。 ⑧寤:睡醒。

小题1:都督开始为什么对王勃的欣然接受不高兴?后来又为什么改变了态度?(3分)

小题2:文言文翻译:(共6分,每句2分)

(1)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

(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3)以乱易整,不武。

答案

小题1:都督想让女婿在众宾客面前“露一手”,而王勃年少气盛,不知谦让,都督因而生气。没想到后来王勃文章越写越新奇,都督也就心悦诚服地改变了态度。

小题1:(1)于是,拿出纸和笔逐一请客人(作序),(客人)没有一个敢承当的

(2)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为他送行。

(3)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纽扣  

(日)内海隆一郎

路边有个无人售货亭。杉田把自家种的萝卜、小油菜、胡萝卜等蔬菜摆在约有半张席大小的货架上。买菜的人把硬币投到用铁丝吊着的空罐头盒里即可。

  到无人售货亭来买菜的多为农田前面的小区或对面公寓里的人。因为这里的蔬菜比站前超市便宜得多,所以每天摆出的蔬菜从来没剩过。

  “嗨,又有一个!”

  黄昏时,杉田从铁皮盒往外倒硬币。他的手掌心有一个比百元硬币大一圈的黑色圆形纽扣。这颗纽扣好像用黑色贝壳做的,中间有呈井字状的4个穿线孔。放在明亮处,纽扣闪着美丽的光泽。

  “真不像话,用纽扣代替钱!”

  这一个月以来,已经发现3颗同样的纽扣。虽然没什么用处,但扔掉了可惜,所以随意用胶带粘在墙上。这是第4颗。

  在此以前,发生过几次拿走菜不给钱的事。杉田贴了张纸条,上写:“拿菜不付钱就是小偷!”从那以后,再没有丢过菜。

  “准是那个老太太。”  

  他眼前浮现出在田里干活时经常看到的那个老太太。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从那走路的姿态可以看出,她以前是个风姿绰约的女人。

  可是,只要她来买土豆、胡萝卜,钱盒里肯定有纽扣。

  “她是怎么想的,难道以为纽扣是百元硬币?”

  话虽这么说,但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也许她真把这纽扣当成了百元硬币。”

  当杉田平静下来时,许久不见的女儿回来了。

  “嗨,这是怎么了?”

  女儿兴致勃勃地指着墙上的纽扣说。

  杉田阴沉着脸把事情讲了一遍,女儿两眼闪光。

  “这是用黑蝶贝做的纽扣,雕工也好。原来肯定是用在高级礼服上的。”

  “这么贵重?”

  “现在买,一个的价钱就吓你一跳。这样高级的扣子,可以卖……”

  杉田边听边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

小题1: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杉田,小说写了杉田卖菜,写了杉田认为老太太误把纽扣当成钱,主要塑造了杉田的形象。

B.文中“她清瘦,高个,有点驼背,拄着手杖,摇摇晃晃地走着”说明老太太年老体衰,变得贫穷、孤独,过着无依无靠的生活。

C.小说中的杉田连续几次发现用纽扣代钱的行为,但都“总不能在她往钱盒里投纽扣的刹那间把她抓住”,是因为老太太行为隐蔽让杉田抓不到。

D.文中通过侧面描写来塑造老太太形象,制造悬念,让读者感兴趣,并产生丰富的思考和联想。E.最后一段杉田“想起了那个老太太走路的姿态”呼应前文,暗示了老太太从前的身份地位。

小题2:小说开头两段有何作用?(4分)

小题3:结合文本分析杉田和老太太两个人物形象。(6分)

选择题